第14章 令人心想事成的月光宝盒(1)[第4页/共5页]

3.般若波罗蜜,简朴的解释就是“将大聪明到此岸”的意义。是求取憬悟摆脱的无上法门。

第五部分,是佛法的菩萨乘(大乘)的修行法门: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六度。

求道者啊!你们如果想符合精确的佛法,必须是顶天登时的大丈夫才行。你们切勿受别人的诳惑,要到处作主,立处皆真,要在生射中的每一时候,都主宰本身的运气,投注进你们全数的朴拙与热忱,熔铸进你们的至情至性!

六合人物,无生不终。欲使有为稳定易者,无有是处。我亦先说,恩爱无常,合会有离,身非己有,命不久存。

《佛说六合人物经》是源自《涅槃经》中的一节。经文固然简短,寥寥数语,却涵义深切泛博。全文以下:

14.十八界,别离是:“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认识界”。

9.五蕴,别离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简朴地说,蕴是堆积的意义,五蕴就是构成我人色身与心识的五种类别。也就是说,色蕴是指各种可见的物质征象。受蕴是指各种感官感受。想蕴是指各种思惟设想。行蕴是指各种意志行动。识蕴是指各种知觉认识。

换句话说,一部《心经》就是全部佛法的精华地点,涵蕴了“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等修学步调,总结概括了佛法的全数内容。《心经》的汉文版本有很多。此中,最为常见于世的,是唐朝玄奘法师翻译的版本,也就是人们凡是所说,全文不连标点在内共260字的《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以下:

1.观安闲,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佛法精要的话,就是“观安闲”的“观”字。观甚么?观心!观心做甚么?看它安闲不安闲。不安闲就是“苦”。发觉到这个“苦”,就是菩萨。

5.五蕴皆空,简朴的解释就是“诸法皆空”的意义。是宇宙和生命的底子本色。

16.三世因果,“三世”指畴昔、现在、将来;“因果”又称“业因果报”。“业”是指身心所造作的行动认识,有“意业”、“口业”和“身业”之分。统统由“意”、“口”和“身”所引发统统行动,都是有因有果,因果呼应的。也就是说,任何行动认识,都是畴昔的业因所产生的果报,同时又是产生将来果报的业因。以是说:“欲知宿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此生作者是。”

“六合人物,无生不终”,就是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包含人类和植物在内,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是能够永久存在的。没有造物主,也没有全能的上帝,更没有永久不灭的灵魂存在。统统都是人缘和合而生,人缘散尽后,统统便回归于寂灭,而不复存在。也就是说,“缘起法”是宇宙万有的无上法例,是诸佛的法身,也是佛法的底子地点。

17.十二人缘,又称“十二缘起”。是指产生凡夫众生的存亡流转循环的十二种因果干系。别离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