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就这么办!”李义沉声说道,“别的传我号令,让伯武、士繁出兵进驻雒阳,同时上疏朝廷,表奉先为河南尹,并以恭直为河东郡守前去替之。别的,调元直前去河南尹持续帮手奉先,河东郡郡丞则由季珪担负。同时,子昊与质约别离职河南尹司马和长史,云长、富承、士繁归到奉先麾下听凭,子龙、文远归到恭直麾下。”说到这里,李义顿了顿又再次说道,“至于陷阵营,就交给子刚吧。”
“如果那样,就让使者留下来等圣上病愈,并且还能够借此联络那些士大夫们。届时主公能够派出十数名陷阵营的精锐随行庇护,以此让马腾没法以董卓余孽尚躲藏在京师为由禁止使者出行。而如果那马腾强行禁止,乃至殛毙使者,主公就有充足的来由讨伐那马腾了。”荀彧沉声说道。
至于为何如此肯定这件事情就是马腾干的?就像李义之前所说的那样,皇甫嵩的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马腾。因为在少了皇甫嵩后,马腾收拢董卓那些余部就没有了任何停滞。
只是,这些都仅仅是李义的猜想罢了,没有确实的证据,统统的猜想都将毫偶然义。想到此,李义将目光重新放在了郭嘉和荀彧的身上,但愿这两位智计百出之人,能够帮他想到一个公道的出兵名义。
听到郭嘉的话,李义深思着,好半响才喃喃自语道,“听起来固然仿佛能够操纵,不过却还是过于牵强了……”
“别的,主公还能够让影部兵士持续刺探京师的动静,与使者一明一暗相互共同。如果那马腾真的是第二个董卓,想来不消了多久的时候,就能够获得马腾掌控朝廷的证据!”待荀彧说完以后,一旁的郭嘉紧跟着说道。
“哦?”李义闻言猎奇的看着郭嘉,表示他持续说下去。
昔日袁绍等人讨伐董卓,先是捏造三公文书,同时列举了董卓大量的罪行。这些罪行固然有很多都是假造或者夸大化的,但确切有很多是真的。再加上董卓废帝改立之事确实无疑,以及天下各地的郡吏刺史纷繁呼应,这才让讨伐董卓的事情能够顺利停止。
“不错。”荀彧闻言开口说道,“马腾的这些行动固然看起来有些分歧适,不过介于董卓刚死不久,却也能够解释的畴昔。如果主公以这类来由讨伐马腾,很难站得住脚。”
但现在的马腾,明显和那董卓完整分歧,起码以目前来讲,马腾仍然还是那位肃除董卓匡扶汉室的大功臣。没有充足的来由,又如何出兵三辅呢?别的不说,到时候一道圣旨发下来,李义是退还是不退呢?
能够说现在仍然逗留在河南尹的,就只剩下费事到没法迁徙的灾黎以及大量的贼众和乱军了。而他们全数加起来的总人数,恐怕连二十万人都达不到。世家豪族?早就迁徙了!
李义的神采非常阴沉,明显对于破钞了将近两个月的时候,却只获得这么一个成果非常不满。他倒不是非得将这件事情扣到马腾的头上,而是因为他非常坚信这件事情绝对和马腾脱不开干系。这类明显以为对方是嫌犯却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的憋屈感,实在让李义非常的不爽。
“主公,如果要获得合适的来由,却也不是不可……”荀彧恭声说道,“主公可派一人以道贺董卓之死为名前去京师觐见圣上献上礼品,同时提出重新迁都回雒阳,向天下宣布动乱已经完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