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完)

都事是从六品,当看到李如樟的绯红官服和胸口的大雁补子以后气势立马矮了五分,再传闻来的是大明钦差,连需求的关防手续都没看,坐上肩舆从速回城向下属汇报去了。至于说远处另有一队队黑衣人正在向城南挺进,已经顾不上了。

可架不住兵器短长,神机营是大明最强的火器军队,放到陆战队前面一个照面就得溃败。陆战队的火枪射程、射速、精确、能力样样碾压,再加上非常鄙陋却有效的战术,越是老兵就越明白其上风。

那五百人到底安不平安呢?这几门野战炮但是总督严令要庇护好的,即便仗打败了也不答应随便丢弃,必须完整炸毁。

至此为止,第二步算是走完了一半儿,比打算中预估的还顺利,远景非常悲观。不过接下来的三天路程,却让李如樟有些愁闷。

如果登岸的时候被发明,且遭到了滋扰,哪个百户的步队先登陆就摆开队形进犯进步。如果对方人数太多,就改成挖战壕防备,等野战炮登陆开轰。

据领导说,安北海内的军队根基都集合在每个道的治所四周,比如清化城,但数量极其有限,非战时最多三五百,再多就养不起了。

不过从清化城派往升龙府的信使一个也不会到达,在大明钦差步队的前面会沥沥拉拉的留下十几波小分队,既是断后的窥伺兵又是扫尾巴的洁净队,碰上形迹可疑且速率有能够超越雄师队的本地人,二话不说一概先斩后奏。

袁可立倒是从善如流了,但备用计划也只要一套。不是懒,是水兵将领们真记不住那么多套路,能在一个多月里把两套计划演练好已经不易了。

领导的说法很快就获得了印证,第二天行军到中午时分,前面的探马返来禀报,说是官道被一条河截断了,桥有现成的,但想通过的话必须穿城,因为这座石桥就是城北的一部分。

待到清化城里的主官出来,钦差的步队早就不见了踪迹,传闻是上了城西的官道去往升龙府方向了。追必定能追上,但守军不敢追,恐怕前脚刚走,后脚清化城就被攻陷,因为2里另有大明钦差的侍从驻扎,人数近千。

“做好战役筹办,攻城!”

安南的行政地区分别和大明差未几,也有十三个省级单位,被称作道。中心朝廷和处所官职根基也一样,只是有些叫法分歧。

如许一来行进速率就被严峻拖慢了,计齐截天走完的路程到了早晨才走了一少半。李如樟也无计可施,只好把手里的三千陆战队再分红两部分,留下五百人伴随马车渐渐前行,剩下的连夜急行军,靠少睡觉少歇息来弥补门路的拖累。

遵循广西都批示使和莫氏领导供应的谍报阐发,清化城守军不过千,升龙府留守的军队也在二千以内,设备有少量火器,战役力不如大明边军。

如果放在明天,李如樟必定不敢只派五百人孤零零的拖在前面,但颠末一整天的行军以后就有很大掌控了。别说五百人,再减半也是安然的。

别的就是丛林,沿途有村落,大小不一,也有农田,一眼望不到边。但它们并不是相连的,中间常常隔着成片的密林。崎岖的土路就从密林中穿过,为了不被伏击,雄师队不得不派出成倍的窥伺兵,确认内里没有仇敌以后再进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