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章 联明讨贼和联虏讨逆[第1页/共3页]

为了凑够所需的军费,多尔衮把国库里最后一个铜板都拿了出来,但是剩下的洞穴还是太大,只好东拼西凑,从阿济格家里抄出来的几十万银子都填了出来,真的是有多大力量就使多大的力量。之前几次和楚军作战,清军一再低估对方的气力,乃至开战后兵力不敷,最后招致惨败,此次多尔衮接收经历经验,一开端制定作战打算的时候就打了很大的敷裕,在满清占据的地盘内全面动员,除了三万满汉八旗以外,还特地从西北抽调吴三桂和投降的前明秦军,千里赶赴江淮。

吴三桂数万雄师呆在陕西,这里也是一个久经战乱被打烂了的处所,所需的粮秣军需都靠满清从火线转运,之前清廷家大业大的时候,他还能够撒泼耍赖,现在看到多尔衮不吝统统代价的模样,较着是真的急眼了,不敢再死扛到底。

旗开得胜!

“攻占南京!”

吴三桂给部下将领不断的打气,号令老秦军率先解缆,他的嫡派军队分批跟上,出潼关,过河南,赶赴徐州,公开里却已经打着悲观避战的主张。老秦军勇猛善战,又不是他从山海关带出来的嫡派,能够让他们打头阵,先尝尝楚军的斤两,然后再看看西军那边胜负如何,如果楚军败了,他就挥师南下,饮马长江,如果楚军不好惹,他就死守徐州,乃至退往山东,总之只要跑得快,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吴三桂加上张勇、赵良栋等人带领的老秦军,总数超越十五万人,号称三十万雄师,此中三万余披甲,万余弓弩车兵,万余马队,用时两个月,从陕西到安徽来了一场武装大游行,所到之处抗清义军退避三舍,在夏至前后赶到徐州。

清军现在今非昔比,气力严峻降落,一口吃成个瘦子是不实际的,此次反攻的目标就是光复江淮,规复到楚军三次北伐之前的计谋态势,同时扫清李来亨、榆园军等等活泼在北方的抗清力量,把山东、河南变成安定的火线,然后重开江北和安徽一带的漕运,为京师供应充足的赋税。

清军的标语喊得震天响,还未出兵,阵容已经造的极大,但在多尔衮的打算里,清军最远只会打到扬州城,和楚军隔江对峙,如果楚军果断抵当,就退而求其次,只光复淮安和清江浦就算完成任务。

谭泰腾脱手来,再接再厉对李来亨建议围歼,李来亨却甚是溜滑,仗着所部都是行动便利的马队,抢先分头突围,一部逃入大别山和榆园军残部汇合,主力则退到安徽南部,和楚军的北伐军汇合。

捷报送到北京,八旗后辈一片欢娱。

西军孙可望打击湖广,恰是清军反攻的绝佳机会,被楚军按在地上践踏了大半年,现在也该还手了。多尔衮调兵遣将,打出“联明讨贼”的灯号,筹办和楚军决一死战。

万一……万一楚军过于凶悍,完整抵挡不住,那也没有干系,大不了能够阵前叛逆,反戈一击,向汪克凡投降,到时候为大明王师前驱,将鞑虏逐出关外,仍然能够保住繁华繁华。

“去就去,大清如果亡了,我等躲在陕西也没有好果子吃,干脆去和楚贼打一仗,楚贼又不是三头六臂,现在恰是我等报效朝廷的时候!”

气势汹汹!

在江南要地设立藩国,更是向来没有先例的事情,清廷中有很多人表示反对,但是多尔衮力排众议,只用一个来由就让他们闭上了嘴巴――对于满清来讲,能和楚军划江而治便可对劲,让吴三桂在江南建立藩国又有甚么舍不得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