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谙了这期间的陈述文法,整篇陈述写起来还是挺轻易的。
研讨室和出版社,按现在的范围,最多还能包容两百人。多出来的三百多人,蒲、宁两位想了想,说就这么放了,还真有点可惜。
年前公开招选活动,闹出来的动静很大。《大众日报》转载的《江陵日报》那篇题为《公允、公开、公道:人才选拨,唯才是举――我省人才选拨,又亮新招》的报导后,更是被天下各地报纸转载的同时,也停止了分歧程度的解读和批评。
不过老油子就是老油子,急中生智,一下还真找到一个来由:“这个……带领,忘了给您汇报一件事。就是这个尚瑞达同道,还不是党员。”
跟着各地派出记者。对双江社的此次公开遴选人才,停止了深度的追踪报导后,双江社已然成为了1984年底到1985年年初这段时候,天下的热点关头词。
在蒲清泉他们最早制定的标准里,只要能超越100分的,就算笔试过关了。
满分150分的考卷,两千三百人,最后竟然有五百五十人,超越了100分。
先前筹办在双江省电视台播出的阅卷现场,也被叫停。录相带由这位省委副书记拿在手里,筹办亲手交给《消息联播》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