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恤会持续保持周天子职位,天子也投桃报李,为了制止赵氏伐周,承认赵氏为卿的合法性,在王城洗濯晋国反赵权势的残存,赵无恤则承诺反过来让周王制止王子朝余党反攻,防备郑国风险并吞周室领地。
“苌子曾为孔子师,我也与孔门有些交集,勉强算孔子的半个弟子,更是其婿,赶上苌子,天然当以礼相待。”
赵无恤笑道:“是么?再过不久,孔子只怕要多一名赵氏外孙了。以是不管认与不认,既成的究竟无从更易,就像成周的近况,就像是已经淹没的大船,不管船上的人如何号令拉拽,都止不住下沉之势,完整被泥沙埋葬,只是时候题目。”
此子,就是苌弘平生见过最大的不测,从逃亡别国的卿族庶孽子,不竭借势造势,一向到了明天的位置,其人生经历,比晋文公重耳还要传奇!
“那应当如何办?”目睹周室江河日下,苌弘忧心忡忡地扣问老子。
……
无恤道:“这些文籍,加上从商丘、曲阜、濮阳、绛都、临淄、莒、陶丘、薛各地或采办,或获赠,或誊写获得的总计万余卷殷周和诸侯各国的古籍文献,将会聚在邺城,我要在那边建立一个新的守藏室,能藏书两万卷!”
公然,苌弘踌躇了,重新核阅了赵无恤一番,比起之前此子全部武装逼压周王卿士,现在衣冠常服,文质彬彬的他更加可怖。
苌弘嘲笑:“以元帅近几年做事的手腕,只怕孔子不会认你,不管是弟子还是婿。”
站在船头,沉重的枷锁缚身,望着愈来愈远的河南成周之地,苌弘心中百感交集。
从飞扬放肆到彬彬有礼,赵无恤的窜改让苌弘一点心机筹办都没有,憋足的不平气势顿时泄了大半,乃至有些不知所措。
“先生也算半个鲁人,还记得从泰山四周的蜀邑时,读过几卷书么?”
(未完待续。)
在获得显赫武功的同时,也要粹于文教,这才是中原大国与蛮夷蛮夷以力篡夺的辨别,也是霸道与纯粹霸道的辨别!
苌弘痛心疾首:“唯名与器,不成假人,这些文籍,也是成周的神器啊,怎能当作礼品送人呢……元帅筹算如何措置它们?”
王子朝固然南逃了,但颠末数年的战役以后,周室白骨露于野,百里无鸡鸣,连文籍也被带走大半,无数大夫城邑毁于烽火,战后扶植无从动手,诸侯也更加不敬周室。
“但论起对文献文籍,对礼乐的熟谙,这人间除了隐居不出的老子,老是在遁藏我的孔子外,就数先生为俊彦了。”
号称“六合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历律之数,诗书礼乐,无所不通”的苌弘很有些悲观地说道:“如此礼崩乐坏的乱世,学问,另有甚么用处?”
……
至于刘公的信中,则更加卑躬屈膝,他以各种夸大的词汇巴结赵无恤,说他年青有为,不亚于赵武子,更宣称大河以北属于刘氏的地步一概不要,请赵氏笑纳,另有钱帛斑斓无算,男女奴婢百人,工匠织工百人,氓隶三百户作为刘氏助范的补偿。还包管说,刘氏一族中凡是范氏女子所生的后嗣,尽数摈除出国,包管今后刘氏必然与赵氏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赵无恤却信心在握:“这既是哀告,也是互换。”
苌弘大笑道:“即使天子和刘公丢弃了我,但我的心仍然属于成周,元帅还是不要华侈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