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风起和云涌[第1页/共3页]

“杜总在留宿的细节方面要求比较高,以是我在去泰国之前,特地通过观光社探听过美萍旅店的房间布局……”

如果说杜秋的UN2758是个公园里钓金鱼的小鱼饵,那么AOL预装iView浏览器则是个陆地里钓沙鱼的超等鱼饵,一下子钓出来了好多条大鱼,陈大猷很快接到了上百个电话,有媒体记者,有风投经理,有合作商家,乃至另有网景公司的CEO吉姆-巴克斯代尔的电话。

3月份的500万美圆曾经让陈大猷冲动不已,但现在开了眼界,心气变了,1000万已经满足不了胃口了,很洁净利落的回绝了这份提案,然后坐等微软再次上门。

在90年代的时候,不但《云城晚报》如许的处所小报要向市场转型,新华社如许的国度权威媒体一样要向市场转型,搞了两百多家子公司,从房地产到寻呼机,几近甚么买卖都做,但大部分都在亏损,急需找到可靠而又丰富的赢利体例。

巴克斯代尔再次提出了收买骁龙的意向,此次开价比前次高了2倍,400万美圆的现金,外加600万美圆的网景股票,乃至聘请让杜秋代替马克-安德森,担负网景的CTO。

妈的,当我甚么都不懂是不是?

骁龙软件公司在4月尾融资以后,把资金分红了两部分,陈志扬搞到的780万留在了海内,杜秋的500万则通过纽约的投资银行,折算成美圆转到了美国的分公司账户上,有了钱以后,陈大猷把魏知琴家的车库二楼也租了下来,当作办公室和起居室。

“我4月份从美国返来以后,本来筹算写一本书的,但是没偶然候,就以漫笔的情势写了一些小文章,刘记者帮我看看哪些合适颁发。”

杜秋穿越前看过很多台湾媒体搞出来的闹剧,是以对本身被诽谤是“特工”和“杀手”之类的报导不觉得然,但是在1995年的时候,本地有很多人――包含某些官方人士――还不清楚海峡对岸那些家伙的智商和节操有多低,对无厘头的报导非常正视,因而以采访的名义,把那天打电话到清迈的新华社记者派到了云城。

刘运来接过文稿的时候数了数,发明有二十多页,好几万字,有些惊奇道:“这么多?”

这家伙对我灌输的“互联网思惟”了解的很透辟嘛……

“杜先生,我叫刘运来,前次我们电话交换过。”

一旦被你们拿到了闭源答应,搞出来个孪生兄弟,iView还如何活……

但是令他大失所望的是,微软只派了两个级别很低的员工过来洽商,既没有观光公司,也没有考查技术,更没有提收买,只说想采办iView的闭源受权,并且开价极低,只要20万美圆。

智妙手机里存储了几本关于互联网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书,杜秋把内里一些思惟性和兴趣性比较好的章节摘录出来,和将来互联网的生长头绪相连络,对付成了十几篇文章,筹算拿去颁发了,勾引电信部分里那些有野心的官僚大干快上,为中国互联网的生长做炮灰。

杜秋在陈大猷之前住的宿舍里接待了刘运来,姜丹枫伴随,两人一个主讲,一个弥补,把那几天在清迈产生的事情报告了一遍,刘运来几近没问甚么,只是纯真的记录,结束以后问道:“杜先生,周元说你有篇文章想要颁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