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甚么好丢人的,你又不是不晓得,在我们科尔沁草原上,这一匹丝绸能换多少头羊啊?”
因而立即就让北都城内得了大清官爵的文武众臣刹时归心,对皇太极这位天命之主歌功颂德不已。
总而言之,跟着八旗权贵的家眷,连续从盛京迁入北京,并且别离入住各处宫殿和府邸。一时候,在权贵云集的北京内城里,到处都是丝竹之声飘荡,酒菜香气满盈,欢声笑语不竭。诸位从白山黑水苦寒之地熬出来的八旗朱紫们,全都在纵情享用着丰富的胜利果实,在北京的每一天,都过得好像天国普通。
第一百三十九章、烈火烹油(上)
客岁的大明帝王之居,已经变成了本年的大清八旗皇城。
“……呃,用是用了,挺香的,但还是不太风俗――我那小闺女还把它当作了糕点,一个不留意就差点吃进了肚子里,吓得我跟甚么似的……提及明国的东西,我还是更喜好丝绸,比来刚做了条新裙子……”
而京师本地的平常百姓,这大半年来一样过得很惨。之前是接连闹兵灾,成千上万地被杀。然后八旗大兵进了北京,总算是不如何乱杀人了,却又闹起了饥荒,升斗小民仍然是惶惑不成整天――固然通过跟穿越者的“人丁换粮食”买卖,方才在北京建立政权的大清王朝获得了起码五百万石以上的各种粮食,但皇太极却涓滴没有放粮施助的筹算,而是把这些买卖得来的粮米全数充作军需,用于持续攻略中原各地。
伴跟着叽叽喳喳的闲谈声,女真之主皇太极后妃当中最高贵也最得宠的姑侄三人,哲哲皇后、布木布泰(即大玉儿,将来的孝庄太后)和客岁才新娶的海兰珠,这三位一样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博尔济吉特氏族的崇高妃子,正徘徊在北京紫禁城的一间间宫殿当中,猎奇而又欣喜地看着这一片凹凸错落的庞大修建,另有列举此中的无数琳琅满目标“豪华之物”,不时收回啧啧的奖饰声。
红墙明瓦、飞檐斗拱,重楼叠宇、雕梁画栋。
确切,跟只知烧杀劫夺的流寇比拟,皇太极的政治手腕和统治战略要高超很多,在进北京以后便宣称“急行征聘,先收人望,乃本朝第一急务也”。随即,这位盖世雄主就立即开端了拉拢民气的行动,先是“大张榜示,与诸朝绅洗濯前秽”“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八旗官员一体办事”“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若能归服我朝,仍准任命。”――也就是直接招纳崇祯朝廷的官吏,十足官复原职!
然后,因为要把北京作为今后的大清都城来运营,不能糟蹋坏了,皇太极又在北都城内峻厉束缚军纪,制止随便劫夺贩子。除了少数不识时务的明朝勋贵和宗室以外,多数世家大户的财产宅邸都获得了庇护。
“……哦,这个啊!不过是底下那些主子贡献上来的新奇玩意儿,传闻是从南边外洋来的洋货。在现在的北京市道上多得是,不算奇怪。下次也给你们弄几个!对了,前次给你们的香皂,用得如何样?”
以是,此时的北都城内,仍然是一派残破萧瑟到了顶点的颓废气象:堆满渣滓的肮脏街道、摇摇欲坠的褴褛房屋,另有那些面黄肌瘦的病弱市民,好像一帮奄奄待毙的行尸走肉,正在饥饿与病痛中挣扎……各处街坊胡同都冒出了很多强颜欢笑的站街女,而各种盗窃和掳掠的犯法行动也极其猖獗。不过在清廷公布的宵禁令和格杀令,特别是城门外那一堆堆人头的震慑下,倒是没多少小贼敢把主张打到旗人大爷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