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第472章 、两个皇帝共用一个朝廷[第2页/共5页]

因而,险死还生的首辅周延儒,便擦了擦额头的盗汗,筹办在“大清友军”的帮忙下清算残局,重修南京朝廷。但这项事情起首就碰到了一个大困难,东林党拥立的那位永和帝朱以海,在南京大战发作之前,就已经剃了头发换上僧袍,不知跑到那里去了。以后一向兵荒马乱,周延儒也没顾得上去查找。现在要重修朝廷了,才重视到这个费事,顿时就坐了蜡――连天子都没了,他周延儒当的是谁家的首辅啊?

顷刻间,南都城内残存的五十万市民,不管是贩夫走狗,还是举人进士,乃至是皇亲国戚和官宦世家,都悉数被从自在人贬为包衣仆从。而这些市民的宅邸和财产,天然也十足归属他们的将来仆人统统!

不管过程如何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当日历翻到十仲春时,燃烧在南京的烽火终究垂垂燃烧了。

记得在万历末年的那一场立储之争当中,当时的东林党但是旗号光鲜地站在了福王的对峙面。为了挫败万历天子让季子福王担当皇位的诡计,初期的那批东林君子们用尽了各种打滚撒泼、倒置吵嘴的伎俩,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究把那位老福王给赶到洛阳去了。东林党高低对此洋洋对劲,还将此事标榜为万古流芳的一大功劳……如果现在把当年那位福王的儿子朱由崧捧上皇位的话,岂不是即是本身打脸吗?

一时之间,成千上万的北方人,欣喜地来到南京这座天下第一多数会安家落户。很多本来只是小军头乃至匪贼头子的家伙,纷繁住进了深宅大院,坐上了八抬大轿,睡上了秦淮美人,出则有人鸣锣开道,居则有人贴身奉侍。大家都仿佛中了彩票头奖普通,陷于一片进入“天国”的高兴当中。

――封建王朝期间的读书人,之以是常常表示得傲气冲天,乃是因为不管这天下由谁来称帝称王,为了保持一个同一帝国的官僚机构,都必须礼遇他们这些文明人。但是,当统治者决计向中世纪的西欧学习,规复封建领主轨制,不再需求一个官僚机构的时候,那么他们这些文明人也就变得无用了。

因而,崇祯六年的十仲春初三日,在原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劝进之下,少福王朱由崧于南京皇城即位称帝,改年号为弘光,史称弘光帝。同时又拜大清天子皇太极其寄父,自称“儿天子”。

面对这类状况,皇太极陛下再一次充分展开了他的发散性思惟,提出了“一个朝廷两块牌子”的公道化建议――只见皇太极笑呵呵地拍着朱由崧的肩膀,对这位畏畏缩缩的“儿天子”说道:儿子啊,既然你拜我为寄父,那么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不该分相互,我的朝廷就是你的朝廷,我的臣子就是你的臣子,如许既费事又省钱!今后大清和大明融为一体,再也不会有抵触,岂不是一桩功德?

可题目在于,都到现在这境地了,他周延儒另有甚么名节可言吗?

最后,作为对周延儒充足识时务的嘉奖,皇太极让他持续担负首辅一职,并且还是同时接管皇太极和朱由崧两位天子的聘请,身挂明清两国相印,担负明清两国的内阁首辅。除了完整没有任何权力,乃至连个办公地点都没有以外,可谓是风景无穷,直追传说中战国期间“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先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