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们办[第1页/共4页]

米、丁二人皆是甘肃的信教汉民,由秦州投大顺的马德曾自告奋勇前去联络二人,但米、丁二人起兵反清后却没有同大顺获得联络,愿归大顺带领,反而投了大西军。

为了制止清廷迟延时候,顺军方面随后又正式向城中射书,告之于申时三刻之前必须给出答复,届时若无答复,顺军便将攻城。

“流贼无人矣!”

多铎一人难“敌”三王,只好同意。

宫中两位太后还没派人到武英殿说同意时,满城已经掀起大搬场的飞腾了。

“两天,你们的人能走多少走多少,能带多少东西就带多少东西,两天后仍留在北都城的,我大顺视为逆民,一概诛杀!”

国主福晋哲哲自太宗期间就不问朝政,现在又一心想回关外保存大清骨肉,巴不得从速和谈胜利才好。

李元胤接吴惟华密信“请大顺天兵速至”,不敢怠慢,一方面速领军疾奔太原,一面将此事上报陕西留守兴国公李过。

出关线路没有题目,北京东出直奔山海关,从广宁返回辽阳。沿途顺军兵马大部撤离,只离少部职员加以“监查”清廷是否践约返回盛京。

就算是人能走,东西又如何能带得走!

以北都城现有的实际保卫力量,纵是能赐与大顺军必然杀伤,但终将制止不了破城的运气。

大清出关虽不是大厦将倾,但对祖大寿这些前明降清将领而言,根基上也是考虑重投明主的时候了。

在京汉军官校也是这么想的,以是他们成心识的“连合”在祖大寿身边,可他们以及祖大寿都不晓得的是,祖大寿的亲生儿子祖泽润已在沧州被顺军殛毙。

而城中少量的汉军八旗也仿佛开端心照不宣起来,晓得养子祖可法降顺的祖大寿,更是大门不出一步,可每日悄悄往他府上的汉军官员倒是很多。

武英殿中产生狠恶的争论。

........

清廷提出顺军方面必须包管本日起让出通往山海关的门路,并包管一百里内不驻军,陆广远原则上同意,并说清廷可派人督查。

两边筹议时,陆广远不时接到军报,常常看完都是神情凝重,继而在一些本可争夺的处所做出让步。

“你们同意也得同意,分歧意也得同意,归正就给你们两天时候!”

有了两位太后的“背书”,户部尚书英俄尔岱便出城向顺军布告大清可去帝号,今后称满洲国主。

........

两天时候,要将朝廷、皇室及在京满洲王公大臣包含八旗兵将、二十多万家眷全数撤离,如何能够,又如何来得及!

没了救兵的唐通无法只好开堡向冯双礼投降,被西军火线统帅孙可望委任为宁夏总兵。

豫亲王多铎迫于局势不得不愿意同意媾和,但骨子里倒是不肯媾和的,是以一听顺军方面竟敢咄咄逼人,要大清天子降称国主,忍不住又提及死守以待多尔衮、阿济格赶回的话来,乃至号令于北京共存亡。

除了平西藩外,在山东战死的恭敬藩孔有德部汉军的家眷也在城中。不过因为恭敬藩全军淹没,这些原藩军家眷的首要性急剧降落,已经被视为浅显汉民,而非是八旌旗民对待。

因为,王公大臣和贝勒爷们的产业早就打包好了,只要顺军方面让开城门和门路,他们就能立时通畅无阻的奔回故乡。

龟缩在太原城中的前明恭敬侯吴惟华先祖乃是蒙前人,清军入关以后主动降清自告奋勇前去山西招安,因功被清廷授山西总兵,后叶臣部归京,吴惟华又代山西巡抚事,并一向监督被清廷调往西北的姜骧、唐通、白广恩等部绿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