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请牢记你的使命![第1页/共2页]

崇祯十五年,因被明军追打,袁时中无法与李自成合营,为攻翻开封前锋。不久见李部流寇风格严峻,便拔营出走欲归顺明朝。但是,明朝方面惊骇袁时中是假降不敢纳他,逼得袁时中不得不在归、亳二州彷徨。

侯爷这一走,那已是乱成一团的明军更是惶恐,狼奔鬼叫往渡口而去。这一跑,偌大疆场竟就剩苦苦支撑的小袁营一团了。

袁时中无法只得从海州撤走,无有安身之地的他再次和李自成汇合,成果被早就猜忌于他的李自成命侄子李过将其斩杀。

淮军铁甲卫是锋利难挡,但终有力竭之时,郑思华原是想且战且退耗损淮军铁甲卫力量,待火线救兵上来再行反击。

“陆爷,我?”孙武进一滞:啥任务?

这一次,小袁营残部获得了机遇。

更有淮军马队趁机纵马杀入,将右翼明军的溃兵不竭驱往中军,两拨人马撞在一起,活生生的把在前面硬顶的小袁营后路给断了。

这份名为《御前发下御史吴履中题》的奏疏是明朝方面独一对“流贼”持正面评价,并且赐与公道记录的官方文稿,并刊发塘报。

虽说不是袁时中所率小袁营全数,但哪怕千余人也足让朱国弼动心了,毕竟这支人马但是大赛过清军的。

“陆爷,官兵败了!”

瞧见朱国弼部的明军大乱往渡口崩溃,孙武进欢畅的直顿脚。

陆四一点也没有孙武进的镇静劲,对于这帮史可法拼集起来的三流军队,如果不赢,他陆四也休称文宗了。

郑思华所指的血路是向西打,往仪真方向而去,说不定另有机遇和另一起明军汇合。

但是两翼其他明军却被淮军不竭重创,右翼另有点还手之力,右翼直接被人家用竹篙搅得跟在肚子里放了刀片似的。

袁时中杀了拜尔图派来送礼的五十个清兵,原是想攻陷海州完整处理这股清军,但山东那边的鞑子主力传闻海州被围遣了兵马来救,明朝在徐州和海州的兵竟不管小袁营是和鞑子交兵,也举兵来攻说要“剿贼”。

陆四却再次以深遂的目光凝睇于他:“二郎,你莫非健忘了你的任务吗!”

朱国弼口中的“小袁营”是指原李自成部下大将袁时中的兵马,但朱国弼麾下的“小袁营”并非全数,而是此中一部仅千余人。

王大龙向来听郑思华的,又见贼人群起涌来渡口追着溃兵不放,也知这会他们就是撤到渡口也不过是被人家撵着往江里跳的傻瓜,当下就和郑思华批示残部与劈面贼人铁甲兵边打边往西边退。

王大龙故意也想跑,可郑思华却禁止他这个笨拙决定,说如此多的溃兵涌向渡口,怕不消贼人摈除大师伙就能为抢船逃命自相残杀。

兵戈嘛,敌手太弱的话也没劲。

郑思华、王大龙领小袁营余部至朱国弼处后,这位抚宁侯爷真是信赖有加,直接视他们为嫡派,时不时便有犒赏,令得郑思华同王大龙等甘心为之卖力,后一起护着朱国弼从山东南逃。

陆四说完,拿马鞭悄悄敲了敲齐宝,“走,拉我去看看那帮官兵是甚么来路,这么能扛的。”

小袁营风格勇悍,先用炮打,再用箭射,最后与清军搏斗血战。清军抵挡不住逃入海州城,留在城外的骆驼、辎重被小袁营缉获一空。

袁时中本来也不是李自成部下,只因本地飞蝗蔽日,至冬大饥,百姓无觉得食,这才聚众数万叛逆。因其部军纪严明,战役力刁悍,故河南百姓呼他们为“小袁营”,又称“佛兵”,意指小袁营仁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