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瞻壑[第2页/共3页]

大战结束后,高煦顺势将明军据点扩大至孟养司,与刁氏一起保持孟养司部分地区的统|治。最后与思氏媾和,仍将剩下的地盘交还思氏。

一个品德高贵的御史对侯显打拱作揖,侯显当然是非常受用的。

天子朱棣一言不发,他顾不上与大臣们说话,此时正在看高煦的奏书。高煦的奏书里写的东西,却恰好相反,完整无关事理,只要好处的几次衡量……

这时朱棣提起了砚台上的羊毫,在砚台里蘸了两下,下笔就写了两个字:瞻垲。他想了想又写了个“东”字。

李琦点点头道:“这么说来,汉王在云南对于土司有方,圣上非常对劲;以是圣上又想叫汉王对安北国的事进言?”

比来大明朝廷诸臣几次争论,朱棣终究向文臣们作出了必然的让步,决定先遣使去安北国责问胡氏。

门外的雪仿佛比前两天更大,宫室房顶上、地上已经积上了一层薄薄的积雪。在白雪皑皑中,屋檐下已经挂上了更多的红灯笼,过年佳节、很快就会到来,永乐三年的东风也不会远了。

终究有个小宫女开口说话了:“王子殿下打小喜好字墨,将来必然是个才调横溢的王子。”

世人纷繁施礼恭送天子。

先是安北国前宰相胡氏谎报了安北国的政|变,称原国王陈氏病死无后。然后陈氏旧臣吕伯奢到京告状,接着老挝宣慰使派人送来了王族宗室陈天平,因而安北国政|变、胡氏棍骗宗主国天子的阴|谋逐步本相明白。

因而最后得利的,不是那些隐患权势,而是大明朝廷。大明官军在边疆人丁有限的环境下,能持续将权势范围和军事据点外扩,便能够更大地保障云南地区的安然。

很久以后,他转过身来,一眼看到了侯显,便开口道:“前几天不是定好了,派李琦去安北国责问胡氏?你现在叮咛李琦、再办一件事:叫他从安北国返来时,去见高煦一面,问问高煦安北国的事儿。”

安北国的事,从永乐元年闹到南京,直到现在还没完。

他翻开那张纸,又在另一张纸上写道:瞻壑。

“哦?”李琦瞪着眼睛。

……天子的事,谁也不敢怠慢。此时,侯显冒着风雪走到了千步廊,在衙署里找到了李琦,把天子的圣旨口传了。

“使不得使不得。”侯显仓猝回礼,嘴上推拒,但他的脸上已经笑烂了。

接旨的寺人孟骥是个西番色目人,不过他的凤阳话说得比谁都好,偶然候说几句土话词儿,连朝臣都听不懂。

年前太子、汉王的妃子都生了儿子。此时朱棣已经写了两个皇孙的名字,太子的儿子是郭次妃所生,名字就叫朱瞻垲;汉王的儿子是汉王妃所生,叫朱瞻壑。

……

李琦听了圣旨,忙问:“圣上没说,臣见了汉王究竟问哪些话?”

小宫女忙道:“谢次妃娘娘!”

内里雄浑的重檐宫殿之间,雪雨纷繁,御门内倒是古色古香、暖和宽广。文武大臣们,大多在相互扳谈群情,模糊中能叫人听清两句话,大伙儿在庙堂上的谈吐大多与礼法和品德有关。

朱棣披上一件貂皮大衣,坐御辇过了乾清门,从斜廊步行畴昔,进了他熟谙的东暖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