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显忙道:“皇爷所言极是。当时船上的官军登陆做买卖,被爪哇西王误认是东王雇的救兵,言语也不太畅达,我们的人便被杀了一百余人。厥后西王上书请罪,欲赔款黄金六万两,但奏章送到京师时、先帝已驾崩。厥后废太子当权,未再调派船队南下,故此事搁置至今。”
“六万两黄金?”朱高煦吃了一惊,他还不晓得有这件事,“爪哇岛国王如此敷裕?”
朱高煦便把奏章递给侯显看。
当年郑和出海时,侯显与王景弘作为副使,也在船队中;并且侯显与王景弘,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寺人。朱高煦顿时猜想,侯显、王景弘等宦官也有政|治诉求。
既然一叠奏章已经放到了桌案上,朱高煦便筹办随便看看,然后送到北边的武英殿去、先让内阁与典宝处措置。
朱高煦摩挲了一下额头,昂首看了一眼侯显。俄然想到一个题目:为甚么这本奏章会在最上面?
朱高煦又翻了好久之前的政务记录,这才发明几个月前,他曾下旨,叫有司安排、册封沈徐氏的女儿沈宝妍为“庄嫔”的事件。
侯显道:“麻喏巴歇国西北边,三佛齐王国(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岛四周)出产黄金;麻喏巴歇国又与西洋回回教门诸国,长年做买卖,积累了很多家底,实在富有。
明天卖力奉侍朱高煦的当值寺人,是司礼监少监侯显。他是一个脸部表面清楚、边幅刚正的宦官。
他写罢,“啪”地一声把奏章扔在了桌案上,对侯显道:“你看看朕的批复,再奉告司礼监的人。”
“哈!”朱高煦看完不由笑出了声,下认识感觉这个使臣的确是奇葩。
朱高煦临时将远在南洋的事件搁置,持续翻看比来的奏章。夏元吉的奏章被他翻了出来。
朱高煦缓下口气,好言道:“之前海船已制作了几百艘,造船、练习破钞糜大,出海之事必然不能半途而废。不过朕会窜改一些方略,而后必然还要选真正忠心的寺人为使节,持续此事。”
“本来如此……想起来了,朕仿佛看过卷宗、确有这回事。阿谁西王,仿佛还误杀了我们的水兵将士?”朱高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