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盯着李善长,“李先生,你安排中书省的官吏,加上御史台,度支局,前去各省,从上到下,从常平仓到其他府库,一概严查到底,盘点数量,而后汇总给我。此事关乎社稷安危,还望李先生能妥当安排才是。”
“当下父皇固然不在都城,但越是如此,就越要拿出万分谨慎,做到万无一失,这才气跟父皇交代。”
一个吏部尚书,说拿下就拿下了,可谓自杨宪一案以后,朝堂最大的震惊。太子侧妃生父,又是天官高位,如何就一点风波也禁不住?
“郭桓一案,因诗词唱和而起,连累官吏十数人,既有国子监,又有翰林院,连吏部尚书也不能免俗。我想问问李先生,另有魏国公,官吏暗里缔结诗社,凑在一起,干些事情,但是很平常?”
那他这位左相公,就怕扛不住了。
徐达立即点头,他早就重视到了这类事情,“殿下贤明,官吏之间,不但有诗社,另有茶社,有人好书法绘画,也有人喜好古玩珍品,经常堆积在一起,品鉴宝贝。当然了,武将也有骑马社,弓箭社。臣乃至还传闻,有些人干脆粉墨退场,在家里唱戏,乌烟瘴气,实在可爱!”
这个冲破口选选得好,确切该清算朝政了。
江楠顿时把脸一沉,“按理说我没资格讲,但是她但是你的荆布之妻,贫贱相逢,一向到了明天。我劝一句,最好还是和夫人好好谈谈,把心结说开了。疼惜孩子是一回事,但是想着依托孩子,就能带来甚么,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常遇春老脸泛红,苦笑道:“江尚书明鉴,实在俺这个婆娘,之前也不是这么不明事理。可自从皇孙出世,她就像是疯了心似的,一心一意,都扑在了孩子身上。恰好她又是个不明事理的。俺,俺都恨不得休了她!”
你朱标是陛下硬塞给张相的,夏知凤是张相亲身主动收的弟子,算是你朱标的小师妹。你的侧妃不懂事,侧妃的老丈人也不懂事,你大师兄想欺负小师妹……朱标,你不给我们个说法,你就等着瞧吧!
徐达欣然道:“殿下所言,很有事理,清查府库,盘点黄册,御史台义不容辞。必然以最快的速率,彻查到底,不负殿下之托!”
作为大明的储君,朱标和老朱,是两个分歧的气势……朱元璋是刁悍勇敢,不秉公交。出了事情,就快刀斩乱麻,完整处理,这个过程,不免有冤枉和疏漏。但胜在速率快,立竿见影。
“李先生,兵戈讲究知己知彼,治国莫非不是吗?我除了筹算盘点府库以外,另有各地的黄册,也要重新订正。特别是近些年来,商贾繁华,职员来往,客居外省的,比比皆是。各地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田,百姓支出如何,税赋如何,民生利病,到底如何样,我要做到内心稀有。”
李善长顿了顿,只能答道:“殿下,朝臣固然是官吏,但大多数人是科举出身,都是学过诗词歌赋,考过科举文章的。暗里里有些爱好,也是道理当中的事情。”
他又是个仓鼠的性子,非常喜好囤积物品,粮食布匹,在老朱的府库当中,数量极多。这也是朱元璋想给先人留下的家底。
但题目谁都晓得,这么多堆栈,必然会有办理不善,倒卖物质的。
其次,是马皇后给他攒下的好分缘,那么多老将、义子,都尊着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