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初次述职[第1页/共5页]

到了明朝,翰林学士演变成内阁学士,这才真正迎来了它的春季,朱元璋一脚踢开了中国自隋唐后逐步构成的权力制衡原则,拔除了相国,以是明清无相国,只要君权独裁,中明的天子吃不了先祖那份苦,只得将朝务拜托于私家,内阁学士便以天子私家秘书的身份垂垂把握了大权,固然看似相国,但本质上还是天子的私家秘书,天子不放心秘书独掌大权,又让阉奴来加以制衡,这就是终明一朝寺人猖獗的底子启事,以是满清天子便能轻而易举地打消内阁学士的权力,将大权独揽,就像擅自搭建的屋子被拆迁一样,固然心中不平,可又能去那里申冤?

内阁学士的学问虽好,但对帝王之术都不善于,普通都要从书籍文籍里找答案,可宋纳倒是内阁学士中的异类,不但学问好,也长于变通,能出主张,是以朱元璋总喜好让他跟在身边,宋纳思考了半天便道:“陛下,臣觉得所谓‘滥用临机决策权’不过是种不满的说辞,权就是权,既然给了,又何谈‘滥用’二字,李维正但是忠厚地履行了陛下付与他的权力,如果以它为发落借口,于道理不符;其次是移民有违海禁,臣听陛下的说法仅仅是他向陛下建议或者叨教能不能做?臣觉得关头是究竟有没有做犯禁之事,如果做了,陛下可正大光亮惩罚他,如果他并没有做,仅仅只是个设法,陛下就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直接反对了就是,再好好警告他,别让他再冒犯了陛下的底线。”

内阁学士是朱元璋的私家秘书,他们自古就是中国宦海的一群特别人物,明天则叫做智囊或专家一类,南北朝时称为翰林学士,一向便是天子的幕僚,到中唐玄宗期间时翰林学士的权力曾达到了颠峰,他们被李隆基操纵,成为了他对于强大相权的一种手腕,分去了中书省的部分草诏之权,使天子终究有了直接下旨的权力,但这是分歧法理的,以是翰林学士的权力很快又式微了,在宋时最为势微,独一浮名。

这算是李维正最后下的一个赌注,他赌李成桂必定不肯退还所占的北方国土,从而使朱元璋气愤之下,也占据耽罗岛不还。

李维正早有筹办,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上呈道:“陛下,臣不管在日本还是在高丽,绝没有私贪一两银子,但也获得了一些礼品,臣特地制成清单,筹办上缴国库,请陛下过目。”

“不知陛下是否还记得臣之前说过的一件事,臣能弄到亩产量几千斤的粮食:番薯。”

“臣明天中午返来后太怠倦,不知不觉便睡着了,尚没有去看望太子殿下,筹办今天下午去看望。”

“李维正,你起来吧!”朱元璋的声音非常冷酷,他放下笔,打量了一眼李维正,见他和年初比拟变得又黑又瘦,俄然想起他出使日本的辛苦,便微微和缓了一下口气道:“你去看过太子了吗?”

李维正说完,中间一名寺人将事前收取的一本厚厚的册子用盘子呈给了朱元璋,这是李维正返航时写了一本两万言书,他将厥后产生的一些汗青究竟作为一种推演描述了出来,并指出日本侵朝到厥后生长到与大明对抗的本源,是来自于日本的幕府轨制,实际上是甲士把握日本大权的必定成果,对于高丽,李维正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个民族的两面三刀和不记恩典,固然这些都是厥后的汗青究竟,但作为掌控天朝帝国的朱元璋看来,这些推演还是令他匪夷所思,他只瞥了两眼,便顺手将册子扔进了抽屉里,高丽和日本这类小国,也配和大明并列三国吗?朱元璋对这个底子就不感兴趣。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