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朝廷因为施大勇不听诏令而冷措置了此次大捷,使得知之者甚少,但这不代表朝廷不信赖施大勇说的,便是天子再不满施大勇,内心中对施大勇还是感激的,对他麾下兵马的气力还是看重的,毕竟不是他孤军北征,东虏也不会受此重创,大明也不会能够腾出精力用心对于流寇,不然东虏隔三岔五跑过来打大明一下,任谁也受不了。念在这份上,施大勇再是放肆不听诏令,崇祯也是忍了,对他在登州所做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只要施大勇一日没有学孔有德一样打出反旗,在明面上他都是大明的臣子,这登州还是是大明的处所。
施大勇三年前向朝廷上报沈阳大捷,奏疏上但是说得明白,他以一军之力重创东虏,更阵斩洪太(固然没几小我信)以下大小鞑王上百,杀其部众数万,挽救为奴汉民二十余万,自沈阳以下十数城皆成废墟,赤地千里,不见火食,东虏受此一创非十年之功不得复起。当初这报捷的快马进京时,朝廷但是真信的,因为辽东军确是往都城送去了上百颗大小鞑王首级,厥后又送了一万七千余颗鞑兵首级,有这等实打实的首级在,谁个思疑施大勇会谎报军情。
若不是中原流寇垂危,朝廷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兵马,又有侯恂的包管,崇祯才不会调辽东军进剿。在朝廷完整扫平流寇前,年青的天子巴不得施大勇和他部下那帮骄兵悍将永久呆在登州才好。
侯恂死力按捺本身心中的肝火,但说话的语气却让大勇听得非常难受,他听得出,侯恂这是在调侃他呢!
三年多来,固然御史们不竭有人弹劾施大勇在登州胡作非为,但天子都将这些弹章留中不发,东江总兵沈世奎在都城到处喊冤,天子也视若罔闻,为甚么?除了不想撕破脸皮外,崇祯也苦,也虚,他亏欠施大勇的比施大勇欠朝廷的更多,就是时价本日,那锦州大捷的封赏还没有定发下去,至于登莱平乱,辽东大捷更是无处可提。如果撕破脸皮,天下人在指责施大勇不听君命的同时莫非不会数落天子刻薄寡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