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 分辽饷[第1页/共2页]

百官们相互看了看,仿佛没有人还要奏事。崇祯见了,便要说那就散朝吧,这会,却见户部尚书毕自严出班奏道:“禀皇上,臣有本要奏!”

吴宗达见崇祯踌躇,想了想,上前禀道:“辽兵多为祖大寿部,尔今大寿降金,辽军便去了大半,国度虽接受丧失,却也省下无数饷银来。臣觉得灭奴先灭寇,逆奴负固,义在必讨。但以寇较之,奴尚隔藩篱。寇直逼堂奥矣;奴犹疥癣之疾。寇则膏肓之祟矣。此为攘外必先安内之道,是以拨辽饷以平乱,确是可行。”

“从辽饷中拨?”崇祯怔住了:能行吗?

周延儒也道:“今rì国度虽穷,然不穷于辽饷也。一岁中,yīn为加派者,不知其数。如朝觐、考满、行取、推升,少者费五六令媛,合海内计之,国度选一番守令,天下加派数百万。巡按查盘、访缉、馈遗、谢荐,多者至二三万金,合天下计之,国度遣一番巡方,天下加派百余万,辽饷足足不足。今关内有急,自抢先平内哄,只要国度安平,边事才可有为。为大明江山计,臣请分拨辽饷!”

崇祯一气之下,忍不住便想起家痛骂周延儒,却见吏部尚书闵洪学出班奏道:“启奏圣上,既然祖大寿已经降金,那辽饷是不是能够分别一部转供他地所用?”

左副都御史黄汝良听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上前诘责道:“试问首辅,拨了辽饷,叫关外将士如何办?莫非当真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成?如果民乱不平,东虏再来,是不是便要放弃锦宁,退守山海关!”

走上御阶后,崇祯又愣住脚步,返身面带笑容问周延儒:“丘禾嘉保卫锦州,立下大功,依首辅之见,该如何嘉勉才是?”

周延儒忙应道:“臣遵旨!”

崇祯非常的头疼,一时想不到从那里筹措河南地所需的军饷。乞助似的朝周延儒望去,后者倒是一脸难堪,那里有想到体例的模样。

环顾众臣,崇祯右手微微抬了抬,问道:“众卿另有要奏的吗?”

“卿等也非贤人,焉知他rì之事,张chūn兵败,如何能见怪到你们头上。再说,祖大寿早有不臣之心,只恨朕当年未能定夺,乃至有今rì之失。细提及来,满是朕的不对,与卿等底子不相干。

闻言,周延儒一个激灵,忙也道:“锦州斩奴级上万,东虏经此重创,数年内必不能犯边,如此一来,仿佛就不需这么多辽饷,臣觉得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河南民乱严峻,无妨从辽饷中拨些出来,待安定河南民乱后再补,不知皇上觉得可否?”

想到这里,当下便道:“温大人所言甚是,嘉勉之事还需验核以后才气决计。”

话音刚落,却见次辅温体仁出班奏道:“皇上,锦州虽有大捷,但捷报方至,军功未验,就此下诏嘉勉,臣觉得不当,还需待锦州将相干首级及生俘奴贼、所谓奴酋金龙大旗呈送至京,核验确认火线可定议。”

崇祯点了点头,不置可否,目光看向周延儒,“首辅觉得如何?”

“这…”

崇祯嗯了一声,看不出喜怒哀乐,一张脸安静得有如止水般,谁也看不出埋没在心底的究竟是多么心机。

有人奏本,崇祯天然便坐了下来,自即位以来,凡是朝会,他向来是无不准奏的。朝毕自严点了点头:“说吧,何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