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回 靖难之役[第2页/共2页]

建文元年八月,师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冲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军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军队。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按照黄子澄的保举,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而那李景隆本是纨绔后辈,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

道衍笑道:“皇被骗国时,唯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心讨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力,他在《皇明祖训》中说过,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讨伐,以清君侧。我们便能够此为由,策动兵变。”

大师听完燕王的安排,便都先下去了。

玄月,李景隆至德州,汇集耿炳文的崩溃兵将,并调各路军马,总计五十万,进抵河涧驻扎。当燕王朱棣侦知李景隆军中的摆设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氏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这就是政令不修,高低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敷;不计险易,深切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敷,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连合。为了引卢沟桥诱南军深切,朱棣决计道衍大师帮手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本身亲率雄师去援救被辽东军打击的永平,并警告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死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兵。朱棣这一招公然灵验,李景隆传闻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颠末芦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乐,说:“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周到摆设,搏命保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批示恰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但后盾不至,只好停止打击。又因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候雄师队一起打击,错过了机会。燕军则是以获得喘气,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没法攀城打击了。朱棣挽救永平以后,率师直趋大宁。大宁为宁王朱权的封藩,所属朵颜诸卫,多为蒙古马队,勇猛善战。朱棣攻破大宁后,挟持宁王回北平,归并了宁王的部下及朵颜三卫的军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