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是幸运得了这泼天的机遇,怕是他这辈子都无缘与大明首辅劈面奏对。
一时候,方从哲便是堕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饱经沧桑的脸上再度出现了浓浓的纠结。
"礼部给事中?"闻言,方从哲的眉头便是一皱,不过是不入流的从七品官员也值得被通禀?
"还请陛下放心。"像是猜到了朱由校心中所想普通,面色白净的司礼监掌印便是上前一步,意有所指的躬身道。
这阮大铖倒是个聪明人,仅凭一封手札便是猜到了他的身份,并且毫不踌躇的做出了"改换门庭"的定夺。
...
方从哲作为大明朝的百官之首,每日想要拜访他的官员络绎不断,来人唯有"自报家门",方才得以遵循身份尊卑,层层通禀。
在他的印象中,朝野间能够与自家老爷平起平坐的那几位垂白叟当中,可没有姓魏的。
"老爷,这?"半晌过后,从旁服侍的老管家也是反应了过来,赶快凑上前,很有些严峻的诘问道。
这份魄力,很有些他当年挥刀自宫的感受了。
"姓魏?"闻言,方从哲冷凝的眼神先是一滞,旋即一股气势便自日渐枯瘦的身材中涌出,朗声叮咛道:"快请。"
"东林党,公然人才辈出..."
"王伴伴.."没有在乎魏忠贤脸上溢于言表的惊忧,案牍后的年彼苍子悄悄一笑,转而看向身边沉默不语的司礼监掌印寺人王安。
对于这在京师很驰名誉的"首善书院"他自是早有耳闻,但往昔朝野间的"斗争"尚存些许底线,借以维系文人之间的面子。
本日他固然没有前去文渊阁当值,但却晓得六道言官们还是在不遗余力的弹劾他"渎职",涓滴没有收敛。
只是细心回想起天子昨日于乾清宫暖阁的时候,并未赐与他任何"承诺",首辅方从哲的眼眸深处不由得重新出现些许惊奇。
"宣武门外首善书院乃大理寺卿邹元标暮年间讲学地点,常日里来往无白丁..."
长安大街,方府。
早在万历七年,朝廷便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正式出台政令,将官方私家书院定为"犯禁"。
有些"肮脏事",交由魏忠贤来措置最为合适不过;但有些事,却需求王安这位大裆,亲身出面。
宰相门前七品官。
更何况,那礼部与督查院一样,一贯是被"东林党"紧紧占有的大本营,与他方从哲针锋相对。
看模样,这是求官无果以后,寻觅了新的背景?
低调俭朴的书房中,身着青袍的礼部给事中一脸冲动的朝着面前的百官之首躬身施礼。
"这么说,阮大铖已是去见了元辅?"悄悄将手中奏本搁置,身着常服的朱由校神采淡然的朝着身边的御马监提督寺人魏忠贤问道。
正内心忐忑的时候,方从哲的耳畔旁便是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跟随他多年的老管家蹑手蹑脚的行至官署,在方从哲略有些不满的眼神中轻声禀报:"老爷,礼部给事中阮大铖于府外求见.."
本身昨日的"投奔",好似没有起到半点感化呐!
似是猜到方从哲心中所想,管家在稍作踌躇以后,转而回禀道:"来人宣称是替魏大人做事.."
但对于东林党人奏请宗室出京一事,仅靠首辅方从哲以及"改换门庭"的阮大铖,还没法消弭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