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业有专攻。"
"两淮盐政,本地官府均是遵循朝廷发放的盐引定时收缴.."
"有劳爱卿在京师久等了。"
早在天气尚未完整大亮,宽广的街道上行人寥寥的时候,巍峨的皇城外便呈现了一道有些肥胖的身影。
自万历中期以来,朝廷自南直隶收缴的"盐税"最多不过一百五十万两,近些年更是低至一百万两出头。
一时候,偌大的乾清宫鸦雀无声,只剩下粗重的喘气声幽幽响起。
但面前的户部右侍郎倒是宣称,不考虑积年被盐商们贪墨的盐引,理应向朝廷交纳的盐税便足有八百万两之多。
嗡嗡嗡!
不动声色的的点了点头以后,朱由校便率先突破了暖阁中有些难堪的沉默。
"还请李大人随咱家来.."
伸手于空中虚扶以后,朱由校便凝神打量起面前颠末众臣廷议推举的"漕运总督"。
轰!
"敢叫陛下晓得,两淮盐政积弊多年,朝廷积年发放的盐引大多被盐商们以各种百般的手腕贪墨,难以深追。"
"免礼平身。"
与朝中绝大多数气度轩昂的老臣一样,年过六旬的李养正虽是鬓发斑白,但却精力头实足,面色红润,举手投足间便披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陛下言重了。"闻言,本就只要半个屁股落座的李养正作势便要起家,见朱由校连连摆手以后,方才毕恭毕敬的回禀道:"辽镇建奴势大,老臣虽在南边,却也心急如焚。"
"臣,李养正,叩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千万岁。"
李养正作为正三品的侍郎高官,退隐已有三十余年,早已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但此时听闻司礼监掌印的言语,脸上还是暴露了一抹冲动之色:"有劳天子顾虑,老臣感激不尽。"
下一秒,在诸多侍卫整齐齐截的呼喝声中,一样身着红袍的司礼监掌印寺人王安急仓促的跨过了门槛,劈面朝着下认识清算身上服饰的文官而来。
闻言,在此等待多时的李养正赶快拱手行礼,心中关于本身在京师被"萧瑟"半月之久的怨气也是随之消减了很多。
特别是伴随在朱由校身边的司礼监掌印寺人王安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张大的嘴巴迟迟不能闭合。
"竟是王公公劈面.."
似他这等长年在处所上为官的"浊官",虽是身份显赫,大权在握,但与中枢的干系却称不上密切,特别是大明在短时候内,接连改换了三位天子的环境下。
"到底多少?!"茶盏破裂的声声响起,乾清宫暖阁中的氛围也刹时降至冰点。
次日凌晨。
如此差异的数字,足以抵得上大明两年太堆栈的岁入,但现在倒是不见了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