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春秋:35
后金天聪7、八年间(1633-1634年),明朝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前后帆海来降,大为加强了后金的气力,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又命阿济格等入长城,破昌平,焚天寿山德陵(明熹宗陵),然后绕过北京,直插保定以南,凡克城十二座,俘获人丁牲口十八万。明朝督师张凤翼等皆按兵不敢战,听凭清兵安闲退去。
谥号:文天子
伴跟着女真族同一战役的刀光剑影,皇太极逐步长大。父亲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影响,艰苦卓绝的战役环境的熏陶,培养了皇太极刚毅固执的脾气,并且过早地成熟起来。他十几岁时,父亲因出征将家政拜托他摒挡,皇太极不消指导即能把事情办得大小得体。表示出他过人的才气。成为其父得力的助手。大金建国后,皇太极与其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被立为“四大贝勒”,皇太极本身把握正白、镶白两旗。参予国度严峻决策的议定及国度政务的办理,深得努尔哈赤信赖。
秉承干系:太祖第八子
清崇德七年(1642)十月,皇太极又命阿巴泰等在皇太极生前最后一次入关攻明,兵分两路入长城,共会于蓟州,直抵山东兖州而还,攻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杀明宗室鲁王,俘获群众三十六万余口、牲口五十万头。次年(1643年)四月,阿巴泰等始率军经通州缓缓班师。清兵南北来回,明朝诸军皆尾随厥后,始终未敢一战。
生子:8
皇太极在萨尔浒之战中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闪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调和胆识,更加遭到其父的正视。而后,皇太极在兼并叶赫部以及攻打沈阳、辽阳的多次战役中屡建功劳,越加令诸王佩服。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以攻打明宁远城得胜郁郁成疾,于八月十一日死于沈阳爱鸡堡。皇太极在众王推举下于玄月一日登上“汗”位宝座,改年号曰“天聪”,成为后金国第二代统治者。
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皇太极命二大贝勒阿敏等率军东征朝鲜。阿敏率领雄师,过鸭绿江,占据平壤。三月,两边在江华岛杀白马、黑牛,焚香、盟誓,定下“兄弟之盟”。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大典时,朝鲜使臣拒不膜拜,两边撕扯,仍不平服。皇太极以为:这是朝鲜国王尽忠明朝、对清不从的表示。十仲春,皇太极以此为借口,第二次对朝鲜用兵。皇太极亲身率领清军渡鸭绿江,前锋直指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倧逃到南汉山城。皇太极也率军到南汉山城驻营。第二年正月,李请降,奉清国正朔,向清帝朝贡。皇太极在汉江东岸三田渡设坛,停止受降典礼,建立了清同朝鲜的“君臣之盟”。皇太极两次用兵朝鲜,达到一石三鸟的目标—— 一是窜改了朝鲜盘桓于明朝和清朝之间的态度,二是获得了来自朝鲜充沛的物质供应,三是消弭了南攻明朝的东顾之忧。
皇太极平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诸多军国大事,事必躬亲。他极富开辟精力,既有激烈的民族认识,又主动接收汉族文明,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并仿照明朝官制,建立了封建农奴制,使满族进入封建社会。可谓“上承太祖建国之绪业,下启清朝一统之雄图”的创业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