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尹此言甫出,护国寺食堂廊下一群人当即哗然。
军马钱,买战马和养战马都要钱,自不必多言;
简而言之,刘德室所言的羡余,主如果四项,一为处所上的加减税,二为处所商税,三为处所田产支出,四为处所放贷的利钱支出。
对于唐帝国的各道来讲,上供、送使和留州三品的比例是各不不异的。团体来讲,浙西、浙东如许的相对安宁,军事压力没那么多大的地区,上供比例就要高,超出一半;而西川、兴元如许军事压力较大的地区,送使和留州的比例就要高,因为要养兵。
现在又来了每年五万贯的“杂给用钱”,我去,怪不得那马璘能在京师花二十万贯钱来修治中堂。
所占的比例为兴元府两税钱总额的三成不到。
听完后,高岳微微皱着眉头,当众说到:“折纳和代役保存,加耗和官廨本钱就废撤除吧!别的,我兴元府军屯营田现在光江山堰、赤崖关,每年应可纯得粮谷十五万石,如何官田、公廨田和职田所得如此之少,加在一起才七千石?”
折纳、加耗、代役所得四万贯;
赏设钱,即“犒赏”和“设席”,募兵制下不管是招兵还是让从戎的保持虔诚度,都离不开钱和酒肉,这是笔浩大的开支,并且没法测出定额,军资钱如不敷,还得别的想体例获得,比如向百姓征两税钱外的加税;
听到这个数字,高岳也不由得惊诧,他方才到任兴元府少尹,就忙着带军队出去兵戈,没想到享用独镇一方的杂给用钱竟然可骇如此!
高岳不由得敏捷在心中算了一笔小账——现在他为兴元府少尹,我唐的表里官俸料轨制规定,为京兆及各府大尹者每月俸钱八十贯,为少尹及长安、万年二赤县令者,每月俸钱为四十贯;他还兼任梁州刺史,每月俸钱为七十贯;又是三州都团练使,每月得使职俸料钱一百二十贯;身为梁州刺史,又有“知军事执刀钱”每月七十贯,别的杂给钱三十贯——也便是说他光是从朝廷度支司那边,每月就能得俸钱三百三十贯钱,一年便是约四千贯钱,就这还不包含所谓实封一百户和就任兴元府少尹、梁州刺史在本地所得的职田米。
韦执谊便说,军资钱外,另有兴元府的“杂给用钱”,每年的额度是八万贯。
官田、公廨田、军屯田合在一起,约可得粮谷十五万七千石,现在每斗谷物均价约七八十文,那么折算为钱的话,大抵为十二万贯钱;
官员们的俸禄;
那么所谓的“军资钱”,支用的用处主如果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