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赵子良忍不住嘲笑一声。
他这么一说,陈玄礼和赵子良两人都明白了,看来还真被赵子良给言中了,两人相互看了一眼,眼神暗中做了一番交换,两人当即叮咛扈从把马匹牵过来,伴同传旨寺人一同前去大明宫宣政殿。
赵子良拱手施礼道:“陛下,臣当然对这位左大人的话不屑,宗大人是文官,微臣是武将,并且他是礼部侍郎,微臣所属的左监门卫属于禁军序列,属于陛下直辖,微臣与他之间既无附属干系,又并非一个体系,他一个礼部侍郎有何权力决定禁军大将的去留?陛下请诸位臣工前来停止朝会,并非是让有些人越权利用朝廷官员、武将的任免之权,而是论政议政!官员、武将任免、朝政决定之权在于陛下,朝臣有权说出本身对朝政的观点和观点,但毫不能代替陛下利用任命之权和做出决策权!”
这是个三十多岁的官员,以这个年纪做到礼部侍郎可见也是极其少见的,左世宗看着赵子良道:“赵将军,既然左监门卫府衙在械斗事件上已经有了措置决定,我等也没甚么好说的,这件事情本也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情,刘大人也只是为长安百姓着想,今后还请赵将军和陈将军严加管束,不成再呈现这类事情,以免让百姓们看笑话。本官想说的是,自从赵将军上任以来把左监门卫所属的将军、校尉、兵头和兵士们搞得民气惶惑,各城门处因为查抄、盘问过分细心而花了太多时候,让收支百姓、官员和宫人都要排着长长的步队,现在骄阳炎炎,在太阳底下长时候晒着,谁受得了?搞的百姓和官员们是怨声载道,并且出门的百姓和官员们健忘带有路引和门籍的事情常有产生,左监门卫的部属将军、校尉和兵士们只知严格履行门籍轨制的条令,却不晓得矫捷变通,如果只是百姓也就罢了,如果是官员、将校有告急公事要收支,迟误了公事如何办?以是赵将军的一些做法,本官不敢苟同!陛下,臣请夺职赵子良左监门卫将军之职”。
哪知有人当即站出来嘲笑道:“陛下,陈玄礼和赵子良两位将军不但不自行向陛下领罪,还各式遁词,把部属抛出来当挡箭牌,这较着是推辞任务!”
天子李隆基听了赵子良这话,内心点了一个赞,心想是不是应当下个规定,今后朝臣出来发言应当通报官职和姓名,不然让朕每次都要吃力脑筋才想起说话之人姓甚名谁。不过此时为了不让两人在朝堂上吵起来,李隆基还是出声道:“赵子良,这就是弹劾你们二人的京兆府府尹刘亮光!”
赵子良笑道:“刘大人这话只怕又是在胡说八道,你是文官,我是武将,你读的书比我多,若论口舌之利,我哪能说得过你?你晓得你刚才为甚么说不过我吗?因为你不占理,因为你是夸大其词,本来只是我左监门卫内部一件小事,你却大张旗鼓、危言耸听的拿到朝堂来讲,想要谗谄忠良,以是你说的任何话都没有压服力!”
“谢陛下!”两人起家。
那刘亮光闻言吓得神采一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大喊冤枉:“陛下,臣冤枉啊,臣绝无此意,都是赵子良逞口舌之力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