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不愧有雄才的歼臣,这番计算让民气服口服。
“吐蕃之地,中原用时数千年,终究打下来了,这不是结束,仅仅是开端。”李隆基分解道:“如果不能管理好,那么,必将生乱,也许其乱比起吐蕃在时还要大,因此,设立吐蕃都护府管理吐蕃就成当务之急。”
这是在考较太子,李亨不敢粗心,忙道:“臣启父皇,欲要为治,必先得人,抢先择人坐镇吐蕃都护府。”
他却忘了,他也是出自陇西李氏。
“父皇,儿臣觉得哥舒翰和李昌国二人皆可,若以儿臣之见,李昌国更善运营,更合适。”太子李亨微一沉吟。
在挑选坐镇吐蕃之人,不但仅要有才调,还要考虑到与大食作战一事。李昌国本就来到自安西都护府,与大食大战少不了他。
“陛下,李白虽有干才,却未做过官,如果出错,结果不堪假想。陛下要晓得,吐蕃新定,不容出错。”李林甫还是不断念。
“陛下,此言极是,还请陛下明察。”杨国忠正愁没有籍口,听了这话,大觉有理,大声附和。
唐朝之以是如此措置突厥,而不是采取郡县制,就在于北方大漠除了突厥另有其他的游牧民族,唐朝不肯直接出兵作战,那样的话,破钞太大。分封突厥,让突厥来抵挡,就划算多了。
“这个……”李隆基沉吟不决。
当然,李隆基不晓得的是,这都是李昌国指导李白的成果。
“哦。”李隆基眉头一挑,大感镇静,问道:“丞相何出此言?”
“父皇,何不咨询李昌国他们的观点,再做定夺。”太子李亨提示一句。
(未完待续)
“吐蕃都护府设立,哥舒翰坐镇,主理军务,李白辅之,主理政务,如此极好。”李隆基眉头一挑,又道:“固然择人,倒是不敷。吐蕃该当如何管理,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务。若此事不定,吐蕃难以管理,你们都说说。”
李林甫又要驳斥,只听李隆基畅笑道:“呵呵。当初,朕赐金放还李白,就是要让他去历练,去其狂悖之行,现在呐,脑筋总算是开窍了,言谈举止跟换了小我似的。再者,其对政务多有独到之解,朕觉得,太子所言可取。吐蕃军务交给哥舒翰,政务交给李白。”
太子李亨一愣,较着没有想到,微一沉吟道:“父皇,儿臣觉得李白合适。”
李隆基微微点头,道:“哥舒翰是良将之才,若他坐镇吐蕃的话,的确不会有事。李昌国当然更不会有事,他比起哥舒翰更善运营,若他坐镇的话,朕极其放心。不过,与大食大战就要停止,李昌国熟谙西域,他本来就来自安西都护府嘛,这坐镇吐蕃一事就不消他了。”
吐蕃的景象与唐朝截然分歧,如果不能议出个施政纲领来,李白没法动手管理。如果不能管理吐蕃,吐蕃必定生乱,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务。
“陛下,李白狂悖之人,不通政务,千万担不得此事。”李林甫对李白非常顾忌,哪会任由李白失势,忙着诽谤李白。
李林甫有雄才,看得深远,这番分解入情入理,让人难以辩驳。
事已至此,不能再说,李林甫只能把一腔不满藏在内心,暗中盘算主张,今后多给李白小鞋穿,找他的费事就是。
“父皇,儿臣觉得,可让王维帮助李白便可。”太子李亨忙上奏。
“这话倒也有理。李白虽是才情不凡,毕竟没有做过官,没有措置过政务,不得不虑。”李隆基微一沉吟,如果在别处,他能够不消考虑此事,在吐蕃不可,因为吐蕃新定,毫不容出错。一旦出错,就会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