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卿言重了!”李隆基走下御榻,亲身将安禄山扶起:“不管朝堂高低有多少流言流言,朕从未疑汝。”
正感慨间,王霨忽听殿中有人大声喊道。循名誉去,竟是廷议以来沉默不语的吉温。
昨日李隆基为将相反面烦恼时,高力士建言反其道而行之,不决计调剂杨国忠与安禄山的冲突,反而借机在政事堂中设枢密院,由安禄山任枢密使,今后慢慢将枢密院从中书门下移出,让枢密使成为与右相不分轩轾的重臣。当然,批示南北禁军的权力仍弃世子,枢密使或右相均不能介入。
“啊?!”高力士张了张口,几乎喊出声来。
“不知安卿有何观点?”李隆基规复东风和蔼。
“吉九郎此言甚是中肯。”杨国忠下认识道。
“河东……”李隆基的眼神突然锋利。
“启禀陛下,微臣德行陋劣,不堪重担,御史台事件已令臣焦头烂额,故某不敢就任河东节度使。”吉温言辞诚心。
“河东节度使?”李隆基一愣。
“陛下,可否容某说两句。”大腹便便的安禄山艰巨起家,膜拜于地。
李隆基不是没考虑过调史思明转任河东,但他不肯逼李亨太急;至于太子提出的永王遥领,李隆基是压根不会同意的。
“莫非?只是……”王霨模糊猜出吉温的筹算。
“陛下,吉御史中丞此言用心叵测,臣不敢苟同。某建议分设枢密院,赤忱为国,非眷恋名利、妄图官爵。”高仙芝面冷如霜。之前商讨时,高仙芝就想到或许有人会保举其担负枢密使,故早编好说辞。
“仁之郎君请勿君前失礼。”王霨正色道:“启禀陛下,家父忠君报国、言出必行,其心天日可鉴,岂会出尔反尔。然家父向有自知之明,深知才德不堪与东平郡王、高相国、哥舒节帅等绝世名将媲美,故在前年冬至大朝会上不贪王爵之尊,意欲就任秘书监。一年多来,微臣与家父手札不竭,家父频频以秘书监为念,从未觊觎政事堂之位。微臣觉得,以家父之心志,愿返京却不肯就任枢密使。”
“那吉卿之意呢?”李隆基讨厌之色稍缓。
“陛下,以微臣本心,来不来京皆听陛下一言而决。然中枢有小人作怪,某实不肯与奸佞同朝。既然有人狐疑,那臣就辞去河东节度使,以令天下放心。”安禄山辞意甚坚,殿中世人惊诧。
“王正见……”李隆基踌躇不决。高力士见高仙芝欲起家,仓猝表示他勿轻举妄动。
“吉御史中丞此言何意?”高仙芝血充气激、怒云密布。
杨国忠摔了摔袖子,冷哼一声,对安禄山的控告不予理睬。
“微臣始终以为,唯有东平郡王方可任枢密使。”高仙芝咬定安禄山。
“谢陛下恩德!”安禄山的眼泪说来就来,若两道瀑布飞流而下:“可总被人指着脊梁骂,吾心难安。微臣恳请陛下准予某辞去河东节度使。”
“御史中丞吉温曾任河东节度副使,熟谙河东兵马,可堪此任。”安禄山早有腹案。
“儿臣亦恭听父皇讯断。”李琦与李仁之眼神交换后不疾不徐道:“但儿臣仍然感觉北平郡王应入京任枢密使。”
“老臣无贰言。”陈。希烈嘟囔一声,却并未表白究竟对何事“无贰言”。
“那高相国可知,前年冬至大朝会后,朝野高低群情纷繁,为高相国未曾封王而叫屈,乃至有胆小妄为之徒质疑贤人在朝不公。”吉温三角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