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荔非守瑜领命而去。
故云州高秀岩部虽得回纥部暗助,然李光弼却并不焦急,毕竟只要王正见霸占常山,不但能斩断叛军老巢与洛阳的粮道,还可随时北上豆割幽云二州,令叛军首尾没法相顾,当时云州之敌将为瓮中之鳖。
本由王正见兼领的河东节度使一职则落到郭子仪头上,是时被困常山的田承嗣趁长安内哄、北庭军回转,若溃堤之大水,囊括河北诸州,横扫忠于唐廷的义兵,然后囤积重兵于井陉关下,摆出一副强攻河东的架式。
身为北都防备使的建宁王李倓欲再出井陉与田承嗣决斗,光复河北失地,却被走顿时任的郭子仪劝回太原。郭子仪亲率数万兵马镇守井陉关,有谨防叛军西犯之心,却无东进与田承嗣争雄之意。
南风动水的通济渠上,数十艘兵舰斗舰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艘高百余尺、长近二十丈的庞然巨舰。百余只走轲划子疾如飞鸥,在水面上倏忽来去,卖力巡查鉴戒、通报军令。
“漠北苦寒,诸部为蝇头小利亦不吝尔虞我诈,某信不过回纥人。仆固怀恩忠勇不足,但不敷机灵,且他与回纥部连累太深……”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眼看叛军即将堕入窘境,长安城中却风云突变,李光弼与王正见前后接到进京勤王的圣旨。李光弼踌躇不决间,来自郭子仪的密信让他下定了决计:“昔可拒姝丽,今何急奉诏?”
“如此甚好!”李光弼抚须喜道:“仆固兵马使此行居功甚伟,一旦光复云州,汝当为头功!”
巨舰上建五层楼台,因此得名“五牙战舰”。楼台最上层为瞭望、批示之地点,不过现在风平浪静,舰队四周十余里皆无敌踪,故楼台上传来的并非令人血脉贲张的金鼓之令,而是婉转委宛的丝竹之声。
“王都护、霨郎君,朝堂风向已变,平叛之战迷雾重重、远景未卜,但愿尔等之策能窜改乾坤……”沉吟沉思的李光弼并不晓得,此时现在,大营之南二十余里外的桑干河上,一只吃水颇深的舰队正扬帆逆流而上……
为保长安粮饷不竭,李亨急调王正见赴南阳就任江淮防备使,严守淮河一线;贤人则命永王李璘为江陵多数督,出京坐镇襄阳,统辖江淮锐兵,王正见等均受其节制。
通济渠开通后,杨广当即携偕皇后、嫔妃、贵戚、官僚、僧尼、羽士等数万人,分乘龙舟、杂船五千二百余艘分开洛阳,巡幸江都。
隋炀帝所乘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远远观之,好像浮动的宫殿。为便于巨大无朋的龙舟通行,通济渠水面阔四十余步。卖力施工的官吏为讨隋炀帝欢心,渠两岸皆堆高堤、筑大道,密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两千余里,树荫订交,郁郁葱葱。同时,沿渠每两驿置一宫,为停顿之所,自洛阳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曳勒罗说了,叶斛妄图财贿之利,高价发卖军器粮草与高秀岩,移地健王子在葛勒可汗前数次痛斥叶斛,无法胳膊拗不过大腿。”仆固怀恩解释道:“曳勒罗乃移地健王子的授业恩师,他自不认同叶斛所作所为。”
通济渠前身为鸿沟,由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开凿而成。鸿沟以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为中间,北接黄河、南通淮水,相同济、汝、淮、泗诸河,乃中原水运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