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第3页/共3页]

“高副使,某得知长安剧变,当即草拟奏章为公子和高节帅作保,但奏章还未收回便收到家书,说陛下圣明慧眼如炬,公子安然无恙,高节帅接受的委曲已廓清,李相也未受王焊谋逆连累。巨案已结,高副使何必再怨天尤人。”阿史那旸淡淡道。

“同罗部南下前,帮杨国忠洗清怀疑的关头证人是王霨;王焊谋逆,又是他帮手李相弄清安西牙兵尸首为何呈现在金城坊。此子不简朴!”高贵将连续串朝堂争斗前后联络起来,发明王霨的身影到处闪现。

本书来自/book/html

“李相确切败了一阵,可他的反击也充足杨国忠和东宫喝一壶的!”安禄山从腰间取出一封信,递给高贵。高贵瞄了眼信封上的花押,便知这是严庄从长安寄来的密信。

“小女与仙桂郎君自幼了解,在庭州时就常一起打猎打球,为公子驰驱也是应有之义。”阿史那旸仿佛随口回道,谋剌思翰听后如有所思。

“多谢节帅不吝援手!犬子在家书中盛赞素叶郡主雯霞小娘子和霁昂郎君,若非他们同心合力救护犬子,王焊一案恐将殃及高家全族。”高舍屯诚恳诚意称谢。素叶居在拓枝城开有分号,高仙桂等人寄送家书甚是便利。

“高掌书记,此战缉获可盘点结束?”大睡方醒的安禄山精力抖擞。

“诺!”高贵禄山并未将王霨放在心上,毕竟只是一名初登朝堂的少年郎君。可他却感觉,此子入京以来,周旋于各大权势之间,所作所为与其父王正见东宫党的身份有所差别,实在耐人寻味:“复书时得交代严庄操心查查。”

“文绉绉的话有屁用,某少年时就在边疆阛阓当牙郎,帮人还价还价,甚么样的诡计狡计没见地过。别人都觉得朝堂权贵如高居云端的神仙人物,可在某他们的心机与阛阓中的贩子并无二样,逃不出贪权逐利四字。”安禄山自有一套识人辨人的本领。

“节帅,时至本日,究竟谁才是值得我们攀附的朝中权贵呢?”高贵意有所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