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精化气秘法(一)[第1页/共13页]

其實光練明勁就能使工夫持續上長,並能練出大本领。像練形意拳的尚雲祥在李存義的弟子中算是佼佼者,而他一輩子總是練明勁。作為一個拳家,練拳已達到較高層次,這時他感化到内里的勁不再是普通的力量,而是意、氣、形結合到一起的整勁。整勁的构成要快。仿佛皮膚觸火星,也仿佛平時受涼打冷戰,满身猛一激靈,力氣爆炸發作,非常快。整勁打在對方身上,感化到一點上,那就是點力。而要构成這種力量,平時必須從明勁(剛勁)練起,因為到最後用的時候得剛,必須激靈一下,不能軟軟糊糊、渐渐騰騰的。好多人都挨過燙,被燙瞬間,腦子還沒反應過來,身體已經起反應了。從這裡面就能領悟那個激靈一下是什麼勁頭。練明勁能真正鍛煉肌肉的力量,并且這個力量要和腰部丹田連起來。以是千萬不要把明勁看作初級功而輕視它。<

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礎上加上膝。吸氣時,膝關節催胯關節,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

這實際上練的是腰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輔佐。腰放鬆後,要把丹田氣往回收到腰上。但若腰不松,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普通等背部有了放鬆的感覺才做這個動作。(見後面”怎樣練好明勁”中的”體察軀幹”。)不是非得有那種疼痛感才算放鬆。坐著兩肩放鬆往外一張,就覺得肩和兩肋好象肉沒骨頭那樣向下墜,仿佛要墜到胯骨上。沒疼痛感,有這種感受也能够。

很多人練內家拳多年體會不到”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勤練本功卻很快能體會到。

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礎上加上肘和膝。吸氣時,膝關節催胯關節,往命門收;同時肘關節催肩關節,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反復練習。

”幼年習練拳術之時,肝火太盛,血氣甚旺,常常與人無故不相合,視同道如仇敵。本身常常自煩自惱,此身為拙勁所拘,不知本身有多大力量,有朋友介紹深州劉奇蘭先生,拜伊為門下。先生雲:'此形意拳,是變化氣質之道,複還于初,非是求後天血氣之力也。'自練开端明勁工夫,四五年之時,自覺周身之氣質、腹內之脾气,與前大不不异。回思昔年所做之事,對於人所發之脾气言語,時時心中甚覺愧悔,自此而後習練暗勁。又五六年,身中內外之景況與練明勁之時又分歧矣。每見同道之人,無不相合,遇有技術在我以上者,亦無不稱揚之。此時本身心中技術,還有一點吝嗇之心,不肯輕示于人。嗣又遷于化勁,習之又至五六年工夫,由身體內外剛柔相合之勁,而漸化至於無此。至此,方覺腹內空浮泛洞,渾渾沌沌,無形無象,無我無他之境矣。至此方無有相互之分,門戶之見,遇有同道者,無所不愛,或有練習未及于道者,無不憐憫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想比較者,亦並無先存一個打人之心在內,所用所發皆是事理,亦無入而不得意矣。此時方知形意拳是個中和之事理,以是能變化人的氣質而入于道也。

”自受教後,晝夜練習。二年之久,所學者僅五行拳之一行,即劈拳,並半趟連環拳耳。雖所學無多,而心中並不請益,誠心習練,日不間斷。是年龍邦先生之母八十壽誕,先生前去拜祝。所至之賓客,非親友即龍邦先生之門生。拜夀之後,會武術者,皆在壽堂練習,各盡其所學焉,先生只練拳趟半。龍邦先生之母親,性喜拳術,凡形意拳之事理並情势,無所不曉,遂問先生為何連環拳只練半趟。先生答曰:'僅學此耳。'當命龍邦先生曰:'此人學有二年之久,所教者甚少,看來倒是忠誠樸實,能够將此事理,用心传授之。'龍邦先生本是孝子,又受老母面諭,乃盡其所得乎心者,而授之先生。先生经心練習,至四十七歲,學乃大成,于形意拳之事理,無微不至矣。每與人相較,無不隨心所欲,手到功成,當時名誉甚重,北數省人皆知之。传授門生郭雲深、劉奇蘭、白西園、李太和、車毅齋、宋世榮諸先生等。於是先生名聲愈著,事理愈深。本境有某甲,武進士也,體力逾凡人,兼善拳術,與先生素相善,而于先生之武術,則竊有不平,每蓄意相較,輒以相善之故,難以啟齒。一日會談一室,谈笑一如平常,初,不料某甲之蓄意相試,毫無防備之意,而某甲于先生行動時,乘其不料,竊于身後即抓住先生,用力舉起,及一伸手而身體已騰空斜上,頭顱觸入頂棚之內,複行落下,兩足仍直立于地,未嘗傾跌。以邪術疑先生,先生告之曰:'是非邪術也,蓋拳術上乘神化之功,有不見不聞之知覺,故神妙若此,非汝之所知也。'時人遂稱先生曰:'神拳李能然。'”(注:孫祿堂著的《拳意述真》寫于民國十幾年,書中說李洛能拜山西戴龍邦為師。據考證,實際李洛能的老師是戴龍邦之後戴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