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剧情就转入到了花木兰回朝受赏的各种颠末,哪怕没有如昨日般冲锋陷阵的厮杀场景,仍然让戏台下的百姓看得如痴如醉。
要晓得这出戏但是由孙途连络了本身的一些影象改出来的,而此时大宋朝所谓的百戏可要比后代各种处所戏要粗陋很多了,论剧情的出色度,论唱白,论对观众情感的变更,那些平铺直叙的戏文底子与这出戏没法儿比。哪怕是没有看过前文的郑观主仆此时也是看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不止。
“昨日那穆桂英可实在了得,用降龙木破了辽狗的天门阵可算是为我大宋打了个大大的败仗啊。”
“哎,要我说杨门那十三孀妇当然短长,但真论忠孝还得看花木兰,她一个小女人为了尽孝竟然替父参军,昨日正上演到她在疆场上大杀四方,想必返来后朝廷是必然要重重地封赏她了。只是不晓得她那女儿身可还保得住吗?”
要说大宋姓杨的驰名的一门武将他当然也晓得指的是谁,应当就是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祖孙三代,可这一家又哪来的甚么十三孀妇穆桂英啊,这都是甚么跟甚么啊……
七月流火,暑意渐消。
实在以郑观此时的身份前来青州天然是要有钦差卫队一起护送,前呼后拥而来。但为了能更直接地体味前事的来龙去脉,经心尽责的郑少卿却挑选了微服私访,他先带人潜入青州,钦差步队则在背面缓行,等过上两三日再入城也不迟。
只此四句,已引得台下世人一阵轰然喝采,就是郑观也在这时点头道:“以此教养治下百姓忠君爱国,这孙途倒是有些设法。”
文艺鼓吹的结果可比讲大事理要强很多了,几日下来的戏文演出,公然就摆荡了百姓们本来果断的冲突情感。
因为一旦军中进了女子,军纪必定废弛,这可不是甚么好兆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