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千里道门何处寻[第3页/共3页]

听着老李慌乱的腔调,刘夷希堕入了沉默当中。

闻声“父母”两个字,刘夷希的神经顿时打了个激灵,他还正愁这事情没法问呢。本来耷拉着的脑袋,刹时挺了起来,撩开马车门的帷幕,一脸当真神采的看着老李。

固然声音很小,但车外的老李还是闻声了。他握着马鞭的手微微顿了顿,摇了点头,似是在辩驳刘夷希的观点。见马匹渐渐降落了速率,又重新挥动起了鞭子,沉声说道:“夷希,老头子是个半身入土的人,一天繁忙好不孤单!带你们两个玩,即便是被骂,那也是欢畅得紧。至于被仆人骂,那也是常有的事情,你不消挂念在心上。”

说罢,老李又是回过甚去,看着豪华的修建物,喃喃道:“先生极其奥秘,说不得你还能获得他传授的特别法门……”

老李知刘夷希满腹迷惑,这红砖黄瓦乃是宫殿古刹公用成色,浅显的私塾西席如何用得起?便解释道:“方才忘了奉告你,先生乃是先帝帝师,自先帝被立为太子之起,便被任命为太子太傅。待那干寺人把持朝纲以后,先生便辞职隐退,到这内城来传授解惑,我等看来,实在是世外高人,你可不能失了礼数!”

刘夷希坐在马车内,偶尔撩开窗口的帷幕,盗偷窥测窗外繁华若锦。或见渔人争街叫卖;或见一群人围着观赏着甚么。帝都繁华,群众安乐,这般气象在刘夷希八岁的脑海里映现,不免心中一番感慨。

曾有多位前人远赴洛阳,只为一睹巨城之光荣,作诗赋情。洛阳,四周环山,三江汇流,膏壤百里,缺旱足雨,是不成多得的农贸大城;陆路与水路的畅达,又使得其成为贸易重镇。同时,洛阳又是大夏国儒家、道家、佛家的宗教中间,三江别离称为礼水、道川、谛江,于洛阳之西一林中交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