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迟误章程的事,小弟兄们说干就干,夜也不守了,乒乒乓乓的干起木工活儿,锯的锯、刨的刨,忙得不亦乐乎。连表姐吴小莲都跑来帮手,怕卷烟放盖子上会掉下,用皮筋拉了好几道。
“发卖渠道啊,我们通过卖烟跟他们建立干系,一复生二回熟,将来卖别的天然也能够找他们,不然光靠咱俩一根一根的卖,想赚八千八万要到猴年马月?”
第三天上午,章程迈出了“投机倒把”的第一步,趴在村口商店的木柜台前谈起重生后的第一笔买卖。
接下来的两天,章程并没有在大舅家呆着,给大姨和小姨拜完年,就和大表哥一起骑小舅的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转悠。重点考查村里那些小商店,体味乡村的卷烟市场。
…………………………………………………
大表哥一边打着砂纸,一边昂首说道:“三儿,我不想做一辈子木工,想出去见见世面,要不把我也带上吧。”
老吴家的外孙,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他爸还是义士,应当不会信口雌黄。春节期间卷烟早脱货的曹仁贵当然不会错过机遇,饶有兴趣地问:“三儿,你真能搞到议价烟?”
吴小柱一看有戏,立马吹嘘道:“曹伯伯,你不是不晓得,我姑在市供电局,我姑父是义士,我姐在特区上班,有甚么烟我弟搞不到?来……我给你点上,好几毛钱一根呢,千万别华侈了。”
在乡村把烟拆开来卖本来就是暴利,两毛九的大凤蝶卖五分钱一根,一盒能赚七毛钱。章程固然加了价,但不加价能叫议价吗?就算加几毛钱一条那也无益可图,关头是要有货。
令章程大跌眼镜的是,在大表哥的死缠烂打下,大舅和大舅妈竟然跟母亲一样同意了!当然,也是有前提的,干好了没甚么,干不好就早点返来持续学他的木工。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真不上了,”章程一边出牌,一边笑道:“哥,要不是过年,我另有真事要求你。”
“曹伯伯,议价烟您要不要?”
“只要你同意,我现在就去跟他说。”
路上车辆行人希少,再加上小车速率快,又不消像长途车那样停下来带客,午餐前就到达此行的目标地――龙海县东湖乡莲花村。
大舅做木工,两个孩子又不上学,经济前提比较好,家里另有一台吵嘴电视机。也正因为如此,章程终究看上了春节联欢晚会。
他外公外婆家就在这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曹仁贵衡量了一番,说道:“加五毛就加五毛,这两种烟我各定十条!”
母亲吴秀兰回不来,给叔伯亲戚们拜年的重担天然落到了章程身上。
拿压岁钱,打牌,守夜,在乡村过年远比城里丰年味。
“搞不到我还能开这个口吗?就怕曹叔您嫌贵。”说完以后,章程恰到好处地敬上一根大姐夫刘思伟从南边带来的“良朋”。
“三儿,你真不上学了?”对于他停学,大表哥吴小柱仿佛很不睬解。
这完整得益于母亲吴秀兰的远房表兄王青山,他跟吴秀兰一样都是从乡村出来的,在南滨国营动力机器厂小车班当司机。逢年过节,他都会开吉普车回故乡,归正出产柴油机的动力机器厂效益好,车队的司机几近都这么干。
乡村还是跟城里有差异啊,城里卖得最火的是一块一的黄桂花,而曹仁贵问的这两种烟才两毛多一盒。想到将来走得是量,章程笑道:“大凤蝶三块5、炮台三块三,一条贵六毛。如果您先给钱,那一条还能够优惠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