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血腥的内廷(二)[第1页/共2页]

为国诛贼是大事,为蒙冤入狱的左大人昭雪也是大事,打击异党更是大事,在大是大非面前,东林党的那些年青而不失干劲的御史言官们再一次充当了“公理”的先行者。

自宋以来,儒家最重礼法名教,而对于读书人来讲,“饿死事极小,失节事大”。士人,特别是算得上清流表率的御史言官们,对于投奔魏忠贤这个寺人,那的确就和妇人失节没甚么别离,非逼不得已,很少有言官会挑选去投奔一个寺人,这也是为甚么科道当中只要刑科都给事中是魏的人,而其他几科对魏不屑一顾的启事。

.............

自当明天启天子即位起,这科道便掌在了“三案”有功的东林党人手中,六科当中除了刑科,其他五科的都给事中都是东林党的人把持着,监察院的十三道御史们更是有九人出身东林。这摆布都御史也由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等人把持,能够说,阉党对于科道的影响力几近为零。是以,朝野的清议与官方的言论也根基上是一边倒向东林,凡是朝中出了甚么事与阉党扯上干系的。东林党人把持的科道在第一时候也老是将锋芒对向魏忠贤。做到对人不对事的境地。阉党做得不好的他们骂,做得好的也骂,总之,这科道在东林党手中,原则就一条,那就是不问清红皂白。不问是非屈直的争光进犯阉党。

内廷当中魏忠贤听了袁大海建议,要以五百刀斧手来应对次日天启早朝,司礼掌印寺人王体乾率人清理内奸时,都察院里也是忙得热火朝天,不过与前几日分歧,这时的一干御史们大家脸上都有一股镇静劲,精确说,在这帮东林党御史的脸上,弥漫出的是胜利的高兴。

按大明制,这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都给事中、给事中们统称科员,而都察院和那两京十三道的监察御史们就是道,合起来便是科道,管的事情只要一个,那便是督查大明上至内中间至处所府县的统统官吏。按理,这科道官权力如此之大,其本身的品级天然也应当高,不然何故震摄那些中心大员处所督抚呢。但是究竟倒是,全部大明朝的统统科道官的品级都很低,各科的都给事中也好,监察院的监察御史也好,大部都不过六七品,偶有几个五品的就了不得了。当然,都察院的摆布都御史和副都御史们那是惯例,他们的品级可高得很,三品有,二品也有,有的更能够下放处所,任一省督抚之职。比如前不久方才投奔魏忠贤,认其为寄父的崔呈秀便是领着右副都御史兼了淮扬巡抚一职的。再如东林党的另一大佬,已颠季世的漕督李三才,也是担着都察院右都御史一职的。但除了这摆布都御史外,科道官员绝大部分能够说都是小官了,用“芝麻绿豆”来描述他们的品级,怕是最得当不过的了。

以小官弹劾大官,但是太祖天子别有匠心之举,自古品级森严,向来都是由上而下的监督,只要高官监督、制约下官,以贵制贱。而太祖天子却别出机杼,于百官以外,独设科道,“以卑临高”、“以小制大”、“表里相维”,有事能够直陈天子。“位卑”则因官小,以是珍惜出息的动机就小了,不会因为“高官厚禄”而有颇多顾忌,也不会像宦海“老油条”那般办事。对违法乱纪姑息姑息。对付推委,“权重”则因有能整饬吏治之威重,以是能充分阐扬其监察感化。是以科道可不但仅是具有典论才气,那是在天子面前,鄙人边,科道官但是实权甚重。颇受处所官吏看重和顾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