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用力地点了点头:“说得太好了,我们京口人从小就为国尽忠,家家有为国捐躯的英烈,以是身教胜于言传,但别的处所的百姓没有这类设法,并且,大晋立国以来,以清玄立国,鼓吹的多是那种修身养性,无国弃家的道家思惟,要的是极度的自擅自主,与儒家经学那种经世济民的思惟是格格不入得,你如果要用儒生为教员,先生,再以这个印刷术大量造书,教布衣百姓文明,那寄奴,你就不但是一代战神,更能够说是开天辟地以来,初创万世之先的人物,你的功劳和名声,会超越秦皇汉武,超越古往今来的统统帝王,万古流芳!”
刘穆之睁大了眼睛,喃喃道:“印刷术?这个,这个我之前没有传闻过啊,寄奴,莫非,莫非这是你新想出来的东西?”
刘裕心中暗道:我会奉告你在我穿越之前的阿谁期间,这个很遍及吗?但他还是笑了起来:“因为,我一向在想? 自古以来? 世家大族们? 把知识都节制在本身的手里? 宁肯刻字于竹简之上,或者是找弟后辈子抄书,既费时吃力? 又不易传播,是真的技术上达不到呢,还是成心为之?”
刘穆之微微一笑,看着地上画的阿谁耙子:“以是,你就想到用这个甚么印,印刷术,大量地复制册本,如许便能够敏捷地让大量的人识文断字?然后,这些识了字,把握了文明,有了治国理政才气的人,就会对你戴德戴德,为你所用?因而,就象把握了北府军,就节制了大晋的刀子一样,用这些新接管教诲的人,就能节制大晋的笔杆子?”
刘裕点了点头:“但是现在我们有了充足的人手,之前的历代统治者,常常是用民力给本身造宫殿,建园林,满足本身的玩乐之需,不但于国于民没有好处,反而会让民怨沸腾。这类事,我这辈子也不会做。”
刘裕点了点头:“我不是要他们对我戴德戴德,我是要他们对国度,对我们的朝廷戴德戴德,我所具有的统统,不过是国度给我的权力,而我们的国度,是由每一小我所构成,统统的赋税,人力,物力,都是百姓们所进献的,他们应当有权力接管这些回报。象现在江北移民这类不知国为何物的环境,是教诲的缺失,这不是他们的题目,是我们的题目。如果有人能跟他们从小讲三字经,二十四孝,讲那些忠臣孝子们的故事,他们又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