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借兵平贼,可裂土封王[第1页/共5页]

“但是,我入城时,如何听得城中嗟叹呼痛抽泣之声不竭?嗅到了浓厚的血腥气味?想来,长伯,你军诽谤亡也是不小吧?”

大抵是这句读书穷酸之语刺激了方光琛,他脸上寒霜固结:“不知祖大少爷有何高见?”

被祖泽润转弯抹角的敲打了一下,吴三桂却也不觉得意。“表兄,你夤夜之间到此,又是这类景象之下,想来不是到我营中来问问我要不要刀伤药吧?你我嫡亲,又都是带兵兵戈的人,有甚么话便尽管明着说!”

吴三桂此时在山海关的城楼上,向着石河方向了望,远处红瓦店方向的大顺军大营当中,篝火仿佛又增加了一些,偶尔另有战马的嘶鸣之声传来。

“好!长伯还是那般开朗明快之人!表兄只问你一句话,你感觉你能够打败李闯吗?”

究竟上,借兵平贼,在明国朝廷内部始终便有人在提。每次有媾和“抚局”的时候就会有人提出了,借辽东反贼的兵马去剿除四周流窜的农夫军。

除暴剪恶乃大顺,拯危扶赖乃大义,出民水火乃大仁,兴灭继绝乃大名,取威定霸乃大功,况流寇敛聚金帛后代不成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军统统,此又是大利。

“固然算不上甚么大获全胜,却也是杀得流贼尸横遍野。”

“长伯,传闻你同闯贼大战了一场,胜负伤亡景象如何?”

今贼首称尊号,掳掠妇女财帛,罪过已极,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不待数日,诚赤眉、绿林、黄巢、禄山之流,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可立而待也。我国积善累仁,讴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晋文公、汉光武当复兴者,容或有之。且留都部院有司之善备,梁公父子兵马之精锐,存亡续绝,扫清宇内,呼吸之间也!远近已叛逆兵,羽檄交驰,或往山左,或至江南,荷戈载粮景从者如流。

大学士马士英还第一个上疏说:“吴三桂宜速行布施,在海有粟可挽,有金声桓可使,而又可因三桂以款虏。原任知县马绍愉,陈新甲曾使款奴。昔下策,今上策也,当咨送督辅以备差遣。”

这就是为甚么弘光朝廷一味缠足不前,株守江南。就是都想着“借虏平寇”、“联虏平寇”,担忧北上光复山东、畿南等地会刺激清军,授以南下话柄。(是不是很像百姓当局在长城抗战以后的作为?出兵与日军合作,剿除吉鸿昌、方振武的察哈尔抗日联盟军,签订何梅和谈、秦土和谈等一系列条约。当汉奸者有功,侈言抗日者杀无赦。连出版物里都不敢写明日本帝国主义,而是用某某帝国主义来代替。)以是他们才步步坐视山东、河南等地沦亡,乃至将之视为“胡土”,就是怕出兵北上触怒满清。

“表兄,何时到此?所为何事?”

“这是用心的。想来是流贼暗中增加了兵马,却又故布疑阵,大要上是大队兵马出营安设,乃至是撤走。但是,实际上,怕是就在这附近埋伏,勾引我军出城夜袭!一旦我军过了这石河,只怕他们的大队兵马就会从黑暗里冲杀出来,截断我军退路!到当时,前面有深沟高垒,两翼是流贼,背后又是石河的河滩!暗影当中自相踩踏就要折损多少兵马?!”吴三桂声音沙哑,白天的大战让他上火,声带充血沙哑。

“现在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先帝佳耦崩遽,东宫定藩颠踣,文武崩溃,六宫恣乱,宗庙瞬息丘墟,生灵流浪涂炭。摄政王引八旗十余万精兵,火炮数百门到此,便是为了为大明天子复仇之事前来。你如果识得天下局势,便请与摄政王兵马一同击破流贼,光复京师。寻回太子,复兴大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