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六章 道理和拳头(加更求月票!)[第1页/共2页]

此时刚好俞豌儿从高邮过来,便插手了游春步队。一年之计在于春,她本是来与金家商谈本年运盐停业的,赶上了百口出行玩耍,因而一起同业了。

“种地总要看天用饭,奴家出了些银子,去海边盐场那边收了一千多亩的芦荡地,这个仿佛比种地还旱涝保收。”

略感疲累时,找了一处风景好的处所,拉起三面锦障,圈出一片空位,只对着湖面开着口儿。又铺上毯子,百口人席地而坐,吃吃喝喝,说谈笑笑。

他们是和盐运司打交道来的,与处所没甚么干系,李佑又自恃身份和名誉,没事更不会去主动拜访寺人。

“夫君!”金宝儿听到父亲出事,神采煞白,忍不住叫了一声。

“被那办盐寺人周怀缉捕的!小的幸运逃脱,便一起探听到此报信!”

以是贩运纲盐去南京,利润并不高,普通盐商兴趣并不大,何况官军内监用盐,仗势给价更低,没人情愿去受这个气。

二十四总商出笼以后,中午便在会馆公道堂中办了昌大酒宴狂欢一场。李大人与民同乐,喝了几杯,便回衙署。

俞豌儿斜瞥了一眼正与程赛玉窃保私语的马氏娘子,在李佑耳边悄声问道:“老爷给个准话,谁是第五房?”

话说南京间隔扬州较近,水运又便利,盐价极其便宜,约莫只要汉口港口批发价的一半,每斤不过一分银子。

李佑霍然起家,“有为夫在,不必担忧!”

李老爷点头道:“你这个设法不错。”芦苇是煮盐必须的燃料,相称于出产质料的一种,在盐场算得上硬通货,收买芦荡确切很合算。

紧挨着李老爷的是俞娘子,她与李佑聚少离多,别人不会与她抢这个位置。

正值三月初春扬州人风俗最喜三四月中簪花出游。李佑在百口人的撺掇下,带着统统妻妾后代,宝马香车、画航相随的浩浩大荡出了拱辰门,去瘦西湖沿岸踏青赏春。

那俞达被带进了锦障里,目光不敢斜视乱看,脚步却非常仓猝,他对李佑见礼后开口道:“大事不好,金员外和其他管事被抓住了!”

俞娘子唉声感喟道:“真是同人分歧命我们俞家村跟随老爷鞍前马后现在还不如马庄的安闲。”

李佑听了后没有太在乎。南京留守的大小、官吏军士寺人,每年用盐四十万斤,此中有些触及到宗庙陵寝的,需求更是抉剔,以是有寺人每年来一次扬州办盐并不希奇。

闲话不提,却说当前李大人一手摆平了盐商,一手顺利展开迎驾事件,满城名誉愈隆,甚么巡抚行辕、盐运司、府衙之类的都沉寂消停下去。一时候,李太守感到天下承平、海晏河清。

这办盐寺人周怀供职于南京内官监,是协同守备、镇守中官吴大用的亲信,与金百万算得上老友情了,经常充当联络人角色。此次他来办盐,按着常例,金百万少不得又要大出血。

他刚坐定看了几件公文,就有扼守城门的官军前来禀报:“本日有南京的办盐寺人及其侍从入城。”

闻言李佑惊道:“被谁?”

“当时忽的从四边冒出数十军士围住我等,小的位置紧挨着屋门,因练过杂耍把戏,靠着技艺逃出大堂,又攀着树木翻出了院落,这才得以脱身。只是金员外和其他六七个管事全都陷在第宅中了。”

一对小小的身子在柔嫩的毯子上滚做一团,依依呀呀的叫声都分不清是谁收回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