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被老婆说动了心,肃国公萧显终究在翌日大朝会上上表。
巧鸳低声应下,晓得朱夫人是铁了心相中了福娘,便见机的不再多劝,把那句“大爷仿佛对曾大女人的脾气不甚欢乐”咽了归去,亲身下去叮咛。
乾元帝不置可否,面上也瞧不出喜怒,一干想要为箫显帮腔的人不免腹内犹疑,迟疑以后还是在严肃日盛的乾元帝面前装起了鹌鹑,一言不发。
成郡王府已经在乾元帝即位之前的储位之争中骇破了胆量,只求安稳度日,承重的嫡长孙媳孜然一身反倒是桩功德儿。
乾元帝有旨,肃国公兵部事件烦巨,请辞之事不允。另,返乡祭祖修祠之事,可令世子萧慎前去陇西祖宅代为主持。
世态炎凉看多了,民气就不免多疑。福娘的好出身剖开了细心看,也就没有那么刺眼了。
实在外头另有很多人说曾大女性命硬,只是害怕天家威仪、乾元帝对曾大女人的宠嬖不敢多说。
朱夫人说的母亲指的并非是婆婆诚郡王妃,而是她的生母张老夫人。
--与肃国公、靖平侯、清远侯等世袭罔替的爵位分歧,诚郡王府作为异姓王,王爵是五代今后降等袭爵的,传到朱夫人之夫手中恰是第六代。
不过旁人眼中的这点硬伤却恰好是朱夫人乃至诚郡王王妃、世子等人取中福娘的启事。
如何看这道旨意,都是乾元帝旗号光鲜地再度确认了过继返来的世子萧慎的职位,此中意味不言自明。
并且诚郡王这几年已经萌发保养天年之意,想要上表奏请传爵位于世子。如果能定下同曾家的婚事,到时候手腕倔强的乾元帝说不得看在福娘的面上,痛快的批复。
单说曾家大女人福娘的家世,真真是没得挑,何如生来无父无母,五不娶里便占了一条丧妇长女。
据传言,接旨当日传旨的内监前脚刚走,后脚肃国公夫人房里的瓷器便又换了一套,乃至有个手脚不洁净的小丫头子挨了一顿班子,被人伢子领走发卖。
巧鸳十年前便由朱夫人作主配给了郡王府大管家的季子,现在也是府中极有面子的管事媳妇,却还喜好陪在朱夫人身边做些贴身奉侍的活计。
“不愧是陶mm的女儿,宠辱不惊,没让我绝望,我看确切使得。”
重视到朱夫人的反应,巧鸳手中又稍略加了点儿力,踌躇再三还是把心底的话说了出来:“曾大女人天然是个好的,只是俗话说丧妇长女……奴婢逾矩,心倒是真的,还请女人三思……”
再说夫贵妻荣、父荫子封,正牌子的国公夫人郭氏并没有加封新的诰命,出世不久的肃国公小公子也还是是个白身。
朱夫人欣然附议,婉拒了萧氏让福娘和二哥儿陪她们母子去客房的主张,由吴嬷嬷陪着去了一早就清算安妥的客院。
为甚么京中那么多的朱门世家只是对福娘另眼相待却始终没有人上门求取?不是因为孩子都还小,而是她们有顾虑。
--勋戚后辈成年之前,像这类虚头巴脑的荫赏头衔常常派发,虽无实际好处,倒是高门世家立有大功或者遭到皇家宠任的奇特标记。
到时候究竟能给个甚么爵位,就要看乾元帝的意义。
再说夫贵妻荣、父荫子封,正牌子的国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