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应对[第1页/共2页]

天子与百官到了青州,需求大笔的赋税奉侍;整编这么多军队,需求大笔的赋税奉侍;新得的幽州与并州,战后一片残破,重修亦需求大笔的赋税……到处都在费钱,青州府存这些年的储备以肉眼可见的速率在飞速减少。再启战事,别说他感觉勉强,只怕满朝文武和幕府诸臣都不会同意。

幸亏刘备非常正视农业,来青州以后,不竭调集老农就教,然后渐渐一步步去尝试、窜改。使得治下集约耕耘垂垂变成精耕细作。而因为靠近北方,又与胡人互市买卖来很多耕牛,大力推行牛耕,束缚了农夫们的出产力。这才使得青州治下的地步只如果无病无灾,亩产根基上都能达到十石以上。特别肥饶的地盘,产量更高。只是亩产十石,还远远不敷啊。

想到后代的大德鲁伊袁先生,刘备心中就是一阵感喟。

遂便对程普道:“德谋,吾已知孟德之意矣。”便写了封信给程普,让他带归去给孙策。孙策接到孙坚的来信以后,便遣使往曹营,往见曹操,说情愿两家一起联袂,同破刘表。曹操大喜,心道刘景升啊刘景升,这回你死定了!

徐州那边让关羽动了动,只是曹操与孙坚都有了防备,一时半会也威胁不到他们。头一回,刘备感到本身有些鞭长莫及了。

只是这几年连番大战,倒是把这很多年的积储给耗损得差未几了。固然刘备在他的国土内大肆推行屯田、开荒。但限于科技和出产程度,这年代的亩产低得吓人。汉朝的一亩地,要比后代的小点。而亩产能上六石,已经是很好了。能破十石,那就已经是天下稀有的良田了。竹林十贤稽康就曾在《摄生论》中说:“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而实际上,一亩地,服侍一年,只得三石粮食的比比皆是。

刘备一听,拍案道:“便是如此!”遂令人飞骑往赵云、刘表那边送信去了。

想了半天,还是荀彧开口了:“主公,事已至此,荆州已然无救矣。不过刘荆州宗室以后,朝廷重臣,不成坐视其败亡,当遣精骑救其北归。”

刘虞当年管理幽州,把幽州弄得井井有条,先人有诗赞他说:幽州别是神仙土,谷石人间三十钱。这穷州僻壤的,粮食三十钱一石,实在是很好了。当然,粮价最低的不是刘虞的三十钱。两汉史上,另有过八钱一石的粮价,这,这就实在有点伤农了。

看看,这孝宣复兴不是白说的。粮价涨到百余钱汉宣帝就感觉贵了,怕百姓吃不消。话再说返来,刘备自来青州,这粮价固然有涨有跌,但却也向来没有破过百钱去。并且他田租又收得低,三十税一,以是他治下的百姓也还算过得不错。除了种粮和口粮以外,多余的几近便全卖给刘备了。

贾诩便开口道:“主公,莫如去信刘荆州,使其依吾与张将军当年故事,往司隶撤离。赵将军正在司隶,可使其往武关迎之。”

八钱一石的事产生在汉宣帝时。西汉国力最强大的年代。当时赵充国平羌乱,汉宣帝给他下了圣旨:今张掖以东粟石百余,刍槁束数十。转输并起,百姓滋扰。将军将万余之众,不早及秋共水草之利争其畜食,欲至冬,虏皆当畜食,多藏匿山中依险阻,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宁无益哉?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欲以年龄而胜微,将军谁不乐此者!意义是将军快点打吧,我这扛不住了,粟米一石要百余钱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