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方长,将来一定没有翻盘、规复冯家名誉的机遇,娘舅换了姓氏,还是我的娘舅,娘舅年纪大了,少做些农耕之事,重视身材。云南是我的地盘,只要不出云南,我能管着娘舅家衣食无缺。更何况,都城韩王妃也顾虑着娘舅,将来日子长的很,娘舅莫要放弃,在这里好好养老。”
满门忠烈,并且和皇家是两重姻亲干系,也被划入了“蓝党”,傅家包含驸马在内,也是全灭的结局。
胡善围的观点一针见血,沈琼莲想了想,甚是佩服,双目暴露厌世之色,“偶然候想想,活着挺没意义的,迟早都是要死,早点死还能好些,你看建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和孝慈皇后一年归天的,都叹他死的早,但是正因他死的早,魏国公府出了三个亲王妃,大女儿还是皇上最顾忌的燕王的王妃,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手握重兵,徐家仍然好好的,一点事没有,可见此人如果运气好,死都死的恰到好处。”
能够说大明建国至今,几近统统成名的的老将都死在蓝玉案里,洪武帝为了稳固皇太孙朱允炆的储位、制止功高震主、以及对镇守各地的藩王们敲山震虎,下狠心杀了无数当年跟随他南镇北战的将领。
胡善围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样,“晓得,你快去快回,给沈家人收了尸就从速回宫,免得被人诟病。”
胡善围心想,这个不难,归正就是测验嘛,先看面貌身形遴选,再来一场大考,就像科举似的,成绩最好的状元就是皇太孙妃,其他探花,榜眼,就遵循藩王世子们的春秋停止分派,绝对公允公道。
比拟而言, 沐春的娘舅冯诚几近是个古迹,虽说爵位没了,权没有了, 一家长幼的命还在, 对比着亲叔叔冯胜死了一户口本,已经很不错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幸运。
二女儿嫁给了周王朱橚,是周王妃。周王用心医学,毫无野心,但是周王的亲哥哥是燕王朱棣——大明气力最刁悍的藩王,洪武帝深深顾忌这个四儿子,为此,一口气把燕王府连同燕王世子在内的两子两女十足扣在都城。
常家唯有一个叫做常继祖的孙辈在大厦将倾时奥秘消逝,传闻是被忠仆奥妙送出都城了,连锦衣卫都找不到这个孩子的下落。
韩王妃冯氏所生的嫡宗子朱冲有一半冯家的血缘,等朱冲长大,要秉承爵位,总不能让外祖家一向蒙冤下去,冯家还是很有但愿的。
再加上洪武帝把统统藩王府的世子们扣在都城读书教养(当人质),即是加了两重保险,到时候皇太孙必然能顺利即位。
沈琼莲明日出宫,是为了给卷入蓝玉案而被诛杀的沈家属人收尸,毕竟是五服以内的亲戚,总不能让他们沦落乱葬岗。
沈家人从未想到,百口的性命竟然是只会读书的女儿救的,要不是看在沈琼莲的面子上,洪武帝如何能够放过戋戋一个商户。
幸免罹难的三大师族中,前面两个都和鲁荒王有关,而最后一个,和沐春有关。
更首要的是,洪武帝就把朱标的长女江都郡主——也就是皇太孙朱允炆的亲姐姐嫁给了耿炳文的嫡宗子耿璿。
曾经的大明第一朱门、懿文太子妃的娘家、郑国公府由此残落。
蓝玉、冯胜,常茂,傅友德都是公爵,并且个个都和皇室是亲戚,家中出了太子妃、驸马、王妃,尚且如此苦楚的成果,朝野表里权势连根拔起,其他十二个侯爵,二个伯爵,以及一万五千多文武百官,特别是武官,更是如割韭菜般一批批的倒下,毫不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