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西布衣小户的宅墙内,一家人长夜围坐在一处,津津乐道的倒是另一个版本:杨柳自古并生共存。杨氏一门把持朝纲多年,党同伐异,穷奢极侈,终究招致兵变,引火****。銮驾回京后,杨氏独一之残孽--太子妃杨氏也被摈除出宫,饮恨而亡,独柳枯萎之日正值杨氏死讯报入长安之时,喻示着朝中奸臣尽除,百姓们今后便可过上安宁平和的日子。
恩旨颁下的同时,关于独柳枯萎有何前兆,两种截然分歧,但都很有几分辩服力的官方传言也逐步在长安城的各坊市间流散开来:
暮春三月,恰是众芳竟艳、绿意盎然的时节。但是,居住在长安皇城周边的人们一觉醒来,却诧异地现,皇城西南隅丁字街口的那棵树龄已达百年的独柳树竟叶落枝枯,目睹是难活了。
固然不管贵贱、贫富,大家都对将来充满了夸姣的神驰,把独柳树的枯死当作是一种吉兆而笑逐颜开、欢乐鼓励,但是,自从独柳树启事不明地枯死今后,大明宫紫宸殿中的天子却身染沉疴,一病不起。出身于与杨氏结有世仇的张氏一门的皇后乘机把持了朝政,处心积虑地要把与杨氏一族渊源颇深的太子逐出东宫,两人之间展开了狠恶的明争暗斗……
大河两岸的硝烟尚未尽散,身躯庞大的帝国莫非又将深陷宫廷内斗的泥潭有力自拔了吗?
次日,大明宫中便传出一道恩旨,赦免统统附逆被决人犯家眷的极刑,于其族众中广征童男童女入宫为宦者、宫人,以代赎其罪。
自从两年前朝廷光复两京,这棵独柳树地点的巷口就被辟做了法场,专门用来处决长安沦亡时附逆的朝廷官员。两年里,三百多名投降叛军,出任伪职的文武大臣被腰斩于独柳树下。“这些人身后灵魂不散,尽附着于独柳树的树干枝叶之间,乃至此树阴气过盛,遂致枝叶残落。”大慈恩寺的净初长老奉旨于独柳巷口主持了连续三日的水6****后,劈面向天子做出了以上的禀奏。
朱雀大街以东贵宦聚居的诸坊里传播的版本称,独柳树是当年太宗为遣送宜安公主和亲吐蕃而亲手栽植,至今已有百年,算得是长安城中之旧木。旧木既死,必有新树重生,正与长安城之失而复得相合,喻示朝廷将一举安定兵变,再造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