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圭明显就是投降赵旻,在赵旻的口中却变成了投诚。要晓得投降与投诚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不异。投降是迫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而投诚则是主动投奔的行动,投诚之师不但不是罪民,反而有纳叛之功!如许一来不但不能惩罚马圭,相反应当作为有功之臣停止封赏。另一方面都昌作为一个大县,不管兵丁财物都不是小数,被赵旻如许巧令色彩地窜改一番,青州府再也没有了插手的余地,毕竟都昌城实际上现在已是朝廷绫地,属于马圭的治下,作为上官总不好将手伸到有功之臣的荷包里罢?
现在赵旻具有的积分加名誉值兑换,总分已经远远超越500点,完整满足了再次呼唤名将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赵旻情愿,现在便能够申请结算任务,呼唤出第三位名将!不过赵旻还是明智的压抑住这股打动,毕竟一是‘战役浸礼’任务还没有到完整结束的时候,另有下密县城没有拿下;二来仓促之间随便呼唤名将有些不负任务的怀疑,毕竟此时并非在海盗岛上时逼不得已的状况,万一一时不慎,因为考虑不周而呼唤到的并非合适的人选,白白华侈积分不说,还会让本身为职员的安设而头疼,较着得不偿失。是以衡量再三,赵旻终究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动机。
而与之构成光鲜对比的是还站在阵前的赵旻。只见他神情悠然,面带浅笑,双手拢在袖中,仿佛一点也不焦急对方的答复。究竟上赵旻也确切不急,全部都昌城都完完整整的拿下了,本身还急个甚么劲?
一言叫罢,赵旻就这么袖手立在原地,怡然得意,惟留下不知所措的青州军在那里闹哄哄的乱成一团。这一下方才如虹的气势全无:既然都昌叛军都投降了,那这仗还打甚么?青州军为首的将官不敢怠慢,赶紧一边将动静传回中军,另一边束缚部下将士待在原地,等待进一步的号令。
就在青州军步步压近,间隔城墙独一一百五十步时,忽听城头上传来一声拉长的号角,都昌城四门齐开。见此景象,青州军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惊奇不定的望向敞开的城门。只见四门中没有呈现设想中的全部武装的兵士,只要靠近青州中军大营一面的城门中走出一名青衫少年,缓缓迎向青州诸军而来。但见这少年年方弱冠,脸上带着谦恭的笑容,却不是那位四皇子赵旻是谁?
但是令人奇特的是,面对青州军如此大张旗鼓的打击,都昌方面却没有任何反应,乃至连城头上都不见一兵一卒。固然景象诡异,但军令如山,青州军在鼓声的催促下只能压住心头的迷惑感,沉默着一步步逼近城门。
不过现场再如何难堪也只是官军内部的题目,关起门来还算是一家人,以是对外间的百姓而言,这终归是官军的一场胜利。目睹青州府主营中迟迟没法下达明白的指令,青州军的批示将官见始终这么对峙也不是个事,踌躇再三,只好命令出兵回营,终算让这场闹剧临时的画上一个句号。
详细的批示打击等军事方面的事件天然不需求刺史大人操心,自有兵曹处置等专业主官卖力,而曹凯要做的不过是下达一个打击的指令罢了,但是这一个简朴的指令竟让他迟迟下不定决计。曹凯立在营帐当中,面对着等待号令的传令亲兵,常日里风格勇敢的他此时竟有些踌躇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