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黄河的老大难问题[第1页/共2页]

李诫暗自咬了咬牙,说道:“臣定竭尽尽力!”

听得此言,文武百官都把目光投向了新任的工部尚书李诫,谁叫工部的职责,不但掌管稼穑,还兼管水利呢!

陆承启早就晓得是如许的局面,心中叹了一声,点名户部尚书林镇中,问道:“林卿,敢问国库另有多少能调用的钱银?”

若大顺处于分崩离析之际,或许能成事。但大顺在陆承启的手中,不敢说已经强大得天下无双,但也算得上是国泰民安,只要肯做事,必然另有口饭吃,不会饿死。

见诸臣都没有反对的,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此事便这么办吧。诸卿可另有其他要事启奏?如若没有,便退朝罢!”

何如陆承启清算记账体例以来,规定申请公款,须得户部官员去考核过,并在监察司的随时监督之下利用。在最大限度上,根绝了调用公款的案件,让那些故意没胆的赃官,不敢再对国库有一丝一毫的念想了。

在这类环境下,国库开支固然比以往都要大,却还是另不足额。税收多了,用钱起来也不消捉襟见肘了,前户部尚书徐崇光,见林镇中过得如此萧洒,经常长叹短叹,说生不逢时。很有一种恋慕妒忌恨的意味在内里。

李诫见世人的目光都集合在本身身上,晓得到了本身表态的时候了。实在他也没有好的体例,可现在都赶鸭子上架了,还容得他多想?

话音刚落,内阁首辅徐崇光出来讲道:“陛下,黄河水患已然过了好久,河南路百姓却流失了一大半,良田荒废,如何措置,还望陛下示下。”

头疼啊!

汗青教科书上不会写,野史上北宋一代,单单是黄河众多的次数,就多达67次!大顺对应的恰是汗青上的北宋年间,黄河众多的次数也毫不会少了。教科书上没说,陆承启天然也不会留意如何管理黄河,以是到现在,感觉一筹莫展。如果有水泥等神器,陆承启天然会说以水泥筑起大坝,同时在上游多莳植树木,节制水土。但现在水泥也没有,种树的结果又太迟缓,如何是好?

陆承启心中有力地哀叹了一声,对徐崇光点了点头,承认了他的表示,然后问道:“诸卿可有管理黄河良策?”

陆承启听闻另有这么多余钱,面前更是一亮,心道:“天佑我也!”

如果连李诫都搞不定,其他的百官,另有谁能希冀?陆承启现在也等着李诫的表态,想必这个修建奇才,会有甚么体例吧?

陆承启闻言愣了一下,他未曾想到,国库另有这么多钱。也难怪,甚么钱最好贪污?那便是公款了,只要驰项目,随便往上面一报,几近都能获得公款钱银。很多没有干系的赃官,用这个别例捞了很多钱。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钦天监早就上过奏疏,说来岁雨雪气候居多,尤以黄河一带为重。雨水一多,黄河定当再度决堤众多,朕的子民,又要刻苦了!”

当即便说道:“既然另有这么多余钱,便拨出五百万贯来,管理黄河。朕觉得,管理黄河,关头在于构筑堤坝。何如黄河水流湍急,构筑堤坝,困难重重。诸卿,谁能替朕分忧?”

诸臣不敢再度禁止,因为现在已然日上三竿,不但小天子,本身衙门内里的事情,都多得很!

之间户部尚书林镇中出列,端着朝笏,恭恭敬敬地说道:“回陛下,国库尚余钱银四千二百多万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