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势进击[第2页/共2页]

种诊的一席话,让统统将领都羞红了脸。

不但是武将如此,文官亦是如此。

别说领兵,很多将门以后,只能领着闲职混吃等死。有些耐不住的,只能转了文职。

一场高傲骄傲的论功行赏集会,也顺利地窜改成军事集会了,种诊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种谔到底是要支撑他二哥的,这里他的资格也是最老:“太尉说得没错,有军法处记录军功,何必在为军功自寻忧??不若且商讨一番,如何乘势追击才是!”

唯有颠末皇家军校的洗脑,陆承启才敢任用武将,这就是本源地点了,说白了,陆承启就是信赖人的赋性,然后加以限定,警省和监督罢了。

在这等环境下,武人的职位天然就一落千丈,更别提能和文官相提并论。百余年的积威下来,武人就成了矮人一等的代名词。幸亏陆承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愣头青一样,把文官个人先是揍个半死,然后再搀扶武将,弄了个皇家军校。

这些年来,没有涓滴建立的文官,被贬职的还少吗?因事情出错的,被放逐的还少吗?

就仿佛现在种诊一样,文官给他上的紧箍咒是松掉了,可陆承启给他戴上的紧箍咒却更加紧,夹得他脑弟子疼。

要晓得陆承启给他的但是死任务,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兵器有兵器。种诊如果如许都打不出明堂来,他能够预感本身回到长安后的了局。比拟起其他领兵大将,他身为主帅,压力不晓得重了多少。

先前那些文官都道,做了官以后,就是舒舒畅服地享用下半辈子就行了,归正有朝廷养着。如果看谁不爽,一本奏则上去弹劾你没二话。如果看天子不爽,还能上奏劝谏一二,显一显学问,涨一涨名声。做不做事有甚么打紧?归正上面有能吏筹办,他们敲起二郎腿,去衙门定时点卯就成。得过且过,又是一日。

看着监察司经心制作的沙盘,听着种谔、折克行、卢尘洹、王韶、杨怀玉等人的争辩,他的眉头始终都是舒展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