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招,陆承启已经用过,但只是稍稍警告一番高丽罢了,没有真的把高丽打死。饶是如此,高丽都大伤元气,现在连女真人都打不过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陆承启的根底不算稳妥,只能一步一个足迹,渐渐来调度。
陆承启何尝不想一步到位,以雷霆之势,强势扫清寰宇,还一个朗朗彼苍?只是大顺立国百余年,各种权势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满身。这不是撸下一个宰辅这么简朴了,而是要与全部官僚阶层做对。哪怕陆承启自视再高,也不敢等闲去碰这个忌讳,万一措置不当,祸起萧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本身的脚?
当然,别说宋朝内部斗争冲突重重,就是大顺的内部,也不见有多调和。不过大顺如何也比宋朝好一点,起码长安的位置易守难攻,比一马平地的汴梁好多了。再加上北宋承常日久,已经健忘了居安思危的古训,被闪电般灭国,也是咎由自取。再加上北宋的党争,内哄了元气,禁军又孱羸,才有那靖康耻,臣子恨。到了南宋,本来岳飞有机遇光复古日国土的,却被担忧抢了皇位的赵构十二道金牌急召回临安,以“莫须有”的罪名殛毙了汉人武圣岳飞。而奸臣秦桧为赵构背了几百年的黑锅,也不算冤枉了他,谁叫他是投降派呢!
过了不久,管仲又把目光转向衡山国。当时衡山国盛产兵器,天下无双。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买兵器,因而衡山国百姓纷繁放弃农业转而打铁。一年后,齐国派人购运粮食,当时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买。包含衡山国的别的国度百姓都运粮卖给齐国。然后就在夏收前的一天,齐国俄然封闭关卡、停止收买粮食和衡山国兵器。没有人晓得是如何回事。而这时齐国又俄然对衡开端举国出兵。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未几卖光了,又不能在别国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疆场上败的精光,只得奉国降齐。
“唉,思来想去,还是得有子翤,我才敢罢休一搏……”
“不对啊,我每日辛苦耕耘,如何就不见中彩?”
陆承启忧心肠想着,感觉这的确是他的死穴。“莫非非得要计算好排卵日期,才气射中?”
在春秋时,齐国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管仲跟齐桓公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留处。”就这三句话,开启了齐国霸主的职位。所谓:环球滚滚,唯知己渺渺。管仲越说越投机,句句正中下怀。因而齐桓公布告百官:“国度大政,先禀季父;有所讯断,任凭季父。”
汗青的兴衰,极具鉴戒意义。现在大顺统统步上正轨,只要政策恰当,十年内达到北宋顶峰时的程度不是题目。但乱世下,掩蔽的危急也慢慢突显,最为较着的就是当今官员钻朝廷的空子。实在这也是人的劣根性,就比如后代另有大锅饭时,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何很多出点力?现在也是这般,人道差遣下,既然有国度的空子,别人都钻了,你不钻,那就是笨伯。这是人道使然,也是政策的缝隙。如果不加以制止,也会一样重蹈复辙,灭国亡朝。
这还是陆承启心善的成果,不然的话,他分分钟能用经济牌打死高丽。陆承启不是夜郎高傲,而是有所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