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滦河行宫[第1页/共2页]

看着耶律良的背影,耶律洪基佯作打哈欠地说道:“雪天里不好出猎,比及雪停了再说罢……”

听了这话,耶律洪基也就顺着坡下了:“南院同知果乃朕的知己也,知朕最不喜雪天了。也罢,就由你走一遭吧,料来皇太叔没甚么大碍,不过是偶感风寒罢了……”

此话一出,邻近的宫帐军顿时发作出一阵呼喊声:“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阴差阳错,幽云十六州还是紧紧把握在大顺手里。便是现在,杨延朗的儿子杨文广还是驻守在奉圣州。只是陆承启还不晓得,这位演义里英勇无双的杨六郎,早已经与世长辞了。他在奉圣州,顶着病躯与契丹人作战不下二十场,老而弥坚,一手杨家枪使得契丹人闻风丧胆。终究还是病倒在奉圣州,最后牵棺木于故里。朝廷感念杨延朗的忠义,特赐其子杨文广为奉圣州州牧,划一从二品官职。

耶律洪基再蠢,也听得出耶律良的意义来。不过就是皇太叔想诓他进营帐,然后埋伏好刀斧手,比他禅位罢了。耶律洪基刚想开口说话,耶律良持续说道:“陛下乃万金之躯,何必亲身看望皇太叔?老臣愿待陛下走一遭!”

耶律洪基也算是饱读经史之人,鸿门宴这么驰名的典故,又如何不晓得!只见他皱了皱眉道:“南院同知何出此言?”

耶律洪基说道:“传旨下去,驻跸滦河行宫。其他全军,当场安营扎寨。对了,如何没见到皇太叔?”

“哦,竟有此事?”耶律洪基在存亡面前,总算临时抛开了对耶律重元父子的思疑,再次有些怜悯了起来。“那朕是不是应当去看望一下,毕竟是朕的亲叔啊!”

内侍也是会晤风使舵的,赶紧笑道:“陛下仁慈,自是皇太叔的福分……”

要不是当时辽北边部的阻卜诸部背叛,阻卜石烈太师阿里底杀本部节度使,挥军直下,恐怕辽国已然打下幽云十六州了。时也命也,当辽国平叛了叛军以后,大顺将领已然换人。杨家将演义里威名赫赫的杨六郎杨延朗横空出世,与大将杨嗣一起,联手铸成了铁桶般的长城防地,辽国毫无机遇,反而频频损兵折将。无法之下,辽圣宗才愤激地返回上京。

耶律洪基也不想想,都下雪了,快到年关了,有谁不肯在家呆着,非得跋山渡水,寻甚么大虫!这不是笑话吗,辽国境内大多为草原,高山峻岭全在边疆。再说了,太子山不过一小山丘,就算连缀起伏,又那里会有大虫了?

转念一想,这为皇太叔已然四十二岁了,不算年青了。作为他兄弟的辽兴宗已然归西,他每日想得这么多,身子差些也普通。耶律洪基不经意地说道:“那皇太叔还说了甚么吗?”

内侍赶紧说道:“方才皇太叔传来动静,因气候转凉,已然病倒了……”

耶律良喜道:“臣遵旨!”说罢,他拨转马头,来往时的路奔驰而去……

而六日过后,耶律洪基带领着十万宫帐军,总算是赶到了滦河边上。看着那座五十多年就建好的行宫,耶律洪基心中一阵感慨。五十多年前,辽圣宗与大顺一言分歧便开战,御驾亲征于滦河一代,才建立这座行宫。当时大顺兵力降落得短长,辽国二十万雄师压境,大顺只能死守长城。而长城的五个缺口,也恰是那会被辽国士卒所攻破的。

这也是陆承启为何敏捷调集枢密使,送出旨意,以最快的速率,遣王韶去奉圣州了。而还在皇家军校的王韶,接了圣旨、完整的兵符以后,二话没说,就一起上换马不换人,一个驿站接着一个驿站,直往奉圣州而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