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承启措置完这件事情以后,重视力便不在这一边了。现在是海内的冲突高于外洋的冲突,当务之急是要措置好海内的冲突。有了三年的缓冲期,大顺的气力,将会达到甚么样的境地?措置完这些匪患,下一步就是完美法律了。看来是要动手筹办了,不晓得苏轼在刑部做得如何?说了也快半年时候了,他的官职仿佛也能够升一升了,不要过分,升半品就好。苏轼是小我才,可仍需求磨练一番啊……
陆承启早就颁下了圣旨,一改本来蕃国来朝的法则。馆券还是很有效,还会持续免费供应食宿。但想要丰富的回礼就没有了,陆承启明文规定,所赐回礼不能超越十贯钱,如果多了,礼部官员本身掏荷包垫付。
当然,除了一些仍然要与大顺贸易的国度除外。如大食、日本等海国的船队,每月都会进入大顺的海港。
北方有契丹,本来是匈奴人的仆从。别离附属枢密院,朝廷所用来待远人的礼遇优厚,都著例记录,托付有关衙门。而各蕃国进贡。除了敌对的辽国,这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
陆承启接到暗报以后,心中暗笑了两声:“任你奸似鬼,也毕竟服了软!”说罢,把暗报放在一旁,并不睬会了。这些来使,在通过边疆的时候,大顺都会颁布一个“馆券”,相称于后代的护照、通行证甚么的。这个馆券是很有效的东西,有了它,其他国度的使团在大顺能活得很津润,相称于一张耐久饭票,你在大顺呆多久,饭票在你呆的期间都有效。你要返国的时候,大顺朝廷还会送你很多回礼。当然了,这是在陆承启没有亲政前事情,现在可没有这么好的事了,最多赐你一些土特产,真正的“土”特产。
陆承启的目标,就是要这些满口仁义品德的礼部官员,大顺文武百官看清楚,这些有利不起早的蕃国,对待大顺到底是甚么样的态度。
卢尘洹解缆还未到两日,估摸堪堪行至潼关一带。监察司的暗报便从边关传来,说是契丹的牛羊已经从上京解缆。一起赶将到大顺来。
看到这么让民气寒的究竟,大顺文武百官都默许了陆承启这么做。这也让有点认知的大顺子民看清楚了,先前那些卑躬屈膝的藩国,都是一些白眼狼,没有了好处,绝对不会再来朝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