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三个中心[第1页/共3页]

方原说道,“南京,位于江南富庶之地,天下的田赋、商税、市舶税大半出于江南、闽广。江南、闽广离都城太远,田赋、商税的交纳沿途耗费太大,倒霉于监督赋税的耗损题目。每一两银子沿途耗费是一钱,两千余万两银子的赋税,耗损就是两百万以上。这笔数额过分庞大,必须监督此中的实在环境。”

崇祯游移的问道,“若南京成了赋税堆积之地,一旦镇守南京的官员企图不轨,那如何安定?!”

方原道,“陛下,我早下了严令,南京、江南等经济特区,不能具有军事力量,只保存本地卫所,全加一起,不超越万人。最大的常熟兵工厂、太湖坦克基地也搬家至北京,完整断了江南出产火器、武备的才气。”

在崇祯听来,方原的说法倒也在理。长途运送交纳的赋税,耗损是不便核算的。特别是之前四川、湖广,乃至闽广全走的陆路,耗损更是难以核算。现在方原要求走海运、水路,并且将一段浙江至北都城的长途运输,变成浙江至南京,南京再至北京的两段长途运输,各个布政司只需求承担沿途的耗损。哪个布政司还敢像之前一样狮子大开口,沿途耗损庞大,强行从朝廷的赋税银子里吃走一大块肥肉?!

崇祯听了他说没有迁都的设法,这才稍稍的松了口气,“驸马,如何分别职能?!”

崇祯对迁都之事是非常的敏感,汗青上被李自成打到家门口来,对迁都还是踌躇不决,何况是眼下的承平乱世。

并且南京的水路四通八达,在南京存上一笔储备银子,若某个布政司需求赈灾,或是突发环境,能够以最快的速率将银子运送到需求的处所。而不是之前,还必须从北都城千里迢迢的转运。

崇祯望了望他,反问道,“驸马,这个司法总督府每年的行政度支是多少?”

崇祯之前也晓得方原在江南搞甚么信访信箱,还觉得是他短时候内拉拢民气之举,和武则天的铜匦上书一样,没多久就会打消。但现在方原早已节制了大局,底子不需再拉拢民气,却还在对峙这个信访轨制,那就真的是在替百姓做主。

方原持续道,“就是大明司法总督府地点地。现在的信访轨制在遥远地区推行并不顺利,本地官府非常的架空。朝廷也不成能每个州府都安排锦衣卫前去措置本地的冤案,就是有十万锦衣卫,估计也不敷用。何况,锦衣卫设在本地州府,久而久之也会和本地官府沆瀣一气,完整成为安排。”

“臣的设法是撤消之前在州府设置的信访处,在凤阳设置一个大明的信访总局,专门卖力天下各地前来伸冤告状的百姓。这么一来,由司法总督府同一派人措置相干信访案件,能够最大限度的制止信访处的锦衣卫与本地官府勾搭的能够,还能够节俭行政本钱。”

“凤阳位于中原要地,紧邻大运河,交通便当。不管是西北的陕西,东南的福建,还是西南的四川,前去凤阳告状都非常便当,是司法总督府最合适不过的地点。若百姓对司法总督府的审理定见不满,再来都城告御状也是不迟。”

方原的假想已如此殷勤,更不但单是培养摄政王的担当人,连大明皇室的担当人也一同培养,可见并忘我心,崇祯焉有不该允之理,“好,驸马,你的三其中间假想非常全面。特别是担当人前去其他两其中间磨砺这一条,此后必须写入祖制,严格履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