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和卢象升一样,被内哄的政治斗争拖累的名将。”

方原面对这个国破之际,凤毛麟角的名将是心生敬佩,赶紧也下了马,回敬他一个礼,“周总兵来了便好,我正担忧引发神机营与宣府边军的内哄。”

王承胤见周遇吉这山西境内数一数二的名将到了,更带了数之不清的马队,不由得大惊失容,底子没有与他开战的勇气,忙纵马前行,“周总兵,你发兵动众前来,这是?”

更令方原刮目相看的是,他全无官僚风格,在山西没有涉及流寇烽火的时候,还居安思危,亲力亲为的考查地形,提出防患于已然的建议。

周遇吉令五千军士分红五个千人营,在运粮队的四周充当保护,南行了一日一夜。

来人纵马到了方原前,立即翻身上马,冲方原行了个军礼,“监军大人,周某来得迟了,令大人吃惊。”

在疆场上,周遇吉向来是遇战主动请战,即便赶上满清铁骑,也从不避战,美满是调集了赤古台与景杰的长处于一身,深有当年的名将卢象升之风。

周遇吉以马鞭指着王承胤面门,厉声呵叱说,“王总兵,你身为宣府总兵,在此紧急之时,竟然擅离职守,到我太原府境内追击朝廷押送军粮的军队,是要造反啊?!”

周遇吉举手间就逼退了王承胤的宣府军,免除了一场内哄的兵祸,方原也松了口气,和周遇吉的五千军队一起返回,与前行的运粮队汇合。

两人一合计,如果强行开战,凭着方原麾下的精锐马队,另有周遇吉的五千步骑混编军,那是必败无疑。

抢先前来的一人身披皮甲,手持精铁马刀,年约四十不足,生得是勇武雄浑,双目不怒自威。

方原在脑海里一搜刮,便知这个灯号的来源,此人便是崇祯末年,都城沦亡之前,在宁武关战死就义的名将,时任山西总兵的周遇吉。

他曾在满清入关时,与满清血战,还打败过流寇罗汝才、张献忠,再在山东逼降了巨寇李青山,立下了大功。在以后的汗青记录中,在满清此次入关时,他大败满清数千精锐;在李自成从陕西进军京畿的过程中,他是大明抵当最英勇、狠恶的总兵,在宁武关几近打得李自成弃城而走,终究在宁武关战死就义。

他回身翻身上马,高举着精铁马刀,冲方原说,“监军大人请宽解,我带了五千人马前来,这帮杂碎,全都该军法措置!”

并且还能与京畿互为犄角,这条防地的确能用固若金汤来描述。

方原见已过了太原府,周遇吉还没有回军的企图,惊诧问,“周总兵不回太原府?”

王承胤是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自大智计如海的范永斗赶上这个油盐不进的周遇吉也是深为无法。

周遇吉确切是个可贵的名将,既有疆场之勇,更有治军之谋。

周遇吉低声说道,“监军大人,实在我早就想向陛下上书,将抵抗流寇的防地从陕西后撤到山西,依托太行山脉的地形,从龙门、绛县、霍邑、太原,大同到宣府,建立一条连缀五百里的防地,停止流寇从山西突入京畿。只要流寇胆敢绕过山西,从河南北上,山西诸军南下立即便能端了流寇河南的老巢。”

周遇吉忙说,“监军大人请与我一同前去,这个狗杂碎退兵则罢,若稍有异动,我立即打爆他卵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