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占领福建[第1页/共3页]

政治上,增加闽商后辈在江南大书院读书学习的名额,处理闽商的后顾之忧。闽商贩子能够插手到内阁的贸易协会,参与内阁人选的竞选;

鼓励山民下山,在城镇谋取生存,在都会、港口,官府会开设一些炼铁、造船、打造兵刃、陶瓷、竹、茶等的高文坊,优先雇佣山民,供应生存。

众乡绅见玄甲军进驻福建既不劫夺,也不奸骗,比之明朝官兵,乃至郑军的军纪好太多了,还能有甚么话说?个个冲方原点头哈腰的包管,绝对支撑方原对福建的统治,也会循分守己,不会鱼肉乡民。

因福建夙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福建境内能用于耕作的农田只要浙直地区的非常之一。以是福建人除了靠种地为生,大部分靠海的诸府,就是靠海用饭。

方本来是招来福建巡抚吴之屏,另有福建布政司等高官,向世人再次重申,福建各州府只要顺服他方原的统治,各级官僚之前的财产一概保存,不予追缴。

经济上,能够向闽商供应性价比最高的化纤丝绸、瓷器,供闽商出海运营,赚取利润;

方原送走了乡绅的代表,又招来了富商的代表-闽商贩子。

枫岭关的郑芝豹也亲身送来了大量军粮,既是犒军,也是向方原投降。方原今次能攻陷仙霞岭古道,郑芝豹的劝降之功居功至伟,忙对他善言安抚,一再重申,绝对会遵循之前与郑家谈妥的投降前提,将南安县封为郑氏的封地。

对这支撤离的郑军,方原没有派军前去追击,而是交给了伏击的玄甲铁骑。从衢州府到温州府还稀有百里之遥,玄甲铁骑能够衔尾追杀撤退的郑军,郑森即使不全灭,也会脱一层皮。

郑芝龙率总督府各路将领、军官,另有福建巡抚吴之屏率各路文职官员、乡绅、富商出城十里来驱逐方原的玄甲军士。

哪知一番相同下来,方原不但没向他们欺诈讹诈一两银子,还一口气给了闽商庞大的让利,另有军政支撑。

但从锦衣卫进驻福建开端,引入信访轨制,各府的政务接管锦衣卫监控。再有作奸不法,按律惩办。至于上缴田赋、商税的比例,对比浙江诸府,各级官员一应还是,各司其职。

方原直接找来了占少数民族人丁最多的畲族魁首,包含浙南畲人的统领纳吉,福建境内畲族四大姓氏盘氏、蓝氏、种氏、雷氏各大族氏的头领,另有其他情愿前来旁听的少数民族头领代表。

大明实施海禁,闽商之前外洋经商,大部分都是违背明律的远洋私运。郑氏统治期间,因郑家本身就是最大的闽商私运个人,为了把持海商的利润,一派只需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做派,借口明律海禁,对其他远洋私运的闽商严加打击,或是课以重税。大部分闽商对郑家是敢怒不敢言。

军事上,方原会长年在镇海卫、厦门岛派驻一只火炮航母编队,一百艘战舰的南海舰队,用于监控大明海疆,乃至出征远洋,构成对南洋诸国的震慑。胆敢有对抗大明远洋贩子怀有敌意,私行进犯的,必须停止军事严惩。

然后亲身带领七万玄甲军,由郑芝豹带领,踏入了福建境内。

方原在军镇担搁了三日,将枫岭关的五千郑军尽数改编,令麻林率五千军士在仙霞关留守,以备后路。

方原调集闽商商帮,也就是鼓励他们不要将商路拘泥在大明海内,直接将权势伸出大海以外,去拓展商机,乃至是外洋殖民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