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零章 盯上徽商[第3页/共3页]

斗争的时候能够还好一些,但是一旦成了本钱,那么就会吸血。现在的徽商就是如许。

万历四十五年,朝廷推行的纲法,徽商便更加占有了这一利润。转眼这么多年,他们已经在扬州站稳了手脚,没有人能够撼动他们的职位。

不过这个也应当,毕竟这里是扬州的盐商制作的。在大明,甚么人最有钱?

除此以外,这些盐商还鼓励天子,说用银子来买盐能够给朝廷增加赋税,但实在这个钱都是从边关的将士身上面剥削下来的,盐商拿大头,给朝廷一小头。

走着走着,朱由校又想起了一件事情。

朱由校的目光固然没有看这些人,但是这些人却都在看着朱由校,乃至有人开端向四下刺探,想晓得这小我究竟是甚么身份?

疏忽了这些人的目光,朱由校脸上带着笑容直接迈步走进了皇家书院。

当时就有了很好的一个政策,贩子把粮食送畴昔,在守军那边调换盐引;贩子拿着盐引回到处所的盐场买盐,然后再卖掉。

魏长生说道:“回陛下,在扬州这个空中上,最大的盐商一共有三个,一个是山西的王家,祖上就是做食盐买卖的。”

只不过没有人熟谙朱由校,一时之间也没人晓得朱由校是甚么身份。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魏长生实在是没有甚么发言权,阿谁时候他也不过刚到扬州,对于扬州的很多事情,他都不清楚。

魏长生当时还没感遭到有甚么,毕竟阿谁时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固然魏长生不晓得为甚么,可他却晓得陛下这么问是甚么意义,以是他就直接把成果说了出来。

要晓得,当年大明建国的时候,那些处所驻军的人都是要运粮食畴昔的。朝廷本身来耗损大、效力低,因而就交给了贩子。

如果本来的政策还存在,让人们往那边送粮食,他们会从南边调粮食畴昔,而不会不管西北。

说白了就是不管边关的那些将士了,我们也不给边关粮食了,直接给朝廷银钱。

别说上面的事情了,上面的事情魏长生都还没摸清楚。高层的事情底子就不是他能够刺探的,他只是晓得一点点根本的环境。

朱由校背动手往前漫步,一边听着魏长生说的一些事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