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泠然善也[第1页/共4页]

杨钩道:“不如你直接把那诀要跟我们说了吧!”

秦征道:“好吧。”就将那道门九诀背诵了一遍,朱融杨钩听了如同嚼蜡,甚么妙处也悟不出来。

时当东晋,恰是中原书法史上的顶峰期间,钟繇升天未远,王羲之合法道,书坛之上,多是中规中矩的隶书,或是更加厚重古朴的篆书,《兰亭序》方出未久,行书亦已大成,至于草书却还不是支流,而这第二层小巧塔上的书法倒是说不尽的轻巧灵动,气势纵横,笔法奇诡,或舒或卷,神情贯穿全篇而不着眼于单字,连则乘势如激流过涧,断则利落似崖壁兀绝,开阖之间,如兵家之阵,出入窜改,不为陈规所拘。

心既有悟,身便已行,心神感悟着书法笔意,人竟学着火龙绕着柱子回旋而上。这已不是攀岩爬壁的壁虎功,而是凭虚行了――因他绕柱回旋的时候,身子分开柱子约有寸许,乃是随风借势,并非要借着柱子的摩擦力爬上去。

杨钩大喜,连叫:“好弟弟,好弟弟,不亏了我给你上了三年的坟,哈哈!”

二十一人各持兵器,转守为攻,或打龙头,或打龙尾,或斩龙身,把火龙索身上的火鳞打得片片飞落,火龙虽无痛觉,但火鳞凋残灵力天然减少,此宝的灵性却赛过那临兵豆一筹,既抵挡不住便转攻为逃――绕着柱子回旋而上,秦征见了它在空中盘绕的轨迹,心想:“这火龙索飞将起来,倒有些像这柱子上翱翔灵动的书法!啊!是了!这一层的道法精要,本来就储藏在这草书书法当中啊!”

终究火光隐没,第二层塔内又规复到他们刚出去时的景象,朱融安插了圈套,杨钩费经心机,或哗笑或怒骂,或念咒或用符,要勾引火龙,头顶上却半点动静也没有,仿佛火龙索怕了他们,不敢下来了。

秦征却想:“之前我本领寒微,也硬破了第一关,现在苦练了三年莫非反而见难畏缩?”便叫道:“朱伯伯你先走,我留在这里与它周旋一番!”见火龙追来,身子一转,有如飞廉御风,绕着柱子闪避起来。

他们刚出去时感觉这一层黑麻麻的,这时在火光晖映之下,才现空中上和柱子上都也都刻了画,细加辨认,却不是画,而是很多连成一体的字,逃窜当中,没法细细辨认,但也看出空中上这些字非篆非隶,笔法奇诡,字与字之间回转勾连――竟是草书!

弟兄两人嬉笑吵架,甚是高兴,朱融却有些绝望,心想:“既练不成这‘心言心象’,则这道门九诀,看来与我也是无缘了。”

他一闪,杨钩便当其冲!他怪叫了一声,捧首逃到基层去了。别人一分开第二层,火龙就没追下去,方向一扭又朝朱融扑来,朱融叫道:“先退!先下去想个水遁法来对于它!”也闪到基层去了。

实在他却又错了。青羊子并非心宗传人,岂有非要学会“心言心象”才气贯穿他这“道门九诀”的事理?留在这小巧塔中的玄机因人而异、因势而异,要紧的是入塔者心静如止水不动,能够融入小巧塔的氛围以内,便能有所得,不必然非要练成“心言心象”境地不成,秦征当初布开“应言应象”界,不过是让他对“道门九诀”的感到更加了了罢了。道家讲究的是清净有为,朱融、杨钩却自入塔今后便以急功近利之心求道求法,如何能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